據悉,工廠預計最早將于 2022 年完成第一階段試點,年產約 13 萬升 e-fuels 合成燃料。在后續的兩期試點階段,工廠將在 2024 年和 2026 年分別實現 5,500 萬升 和 5.5 億升的年產量目標。成功研發后,保時捷計劃率先將這種環保燃料應用于其賽車或跑車產品上。該項目的其他合作伙伴還包括 AME 能源公司、智利國家石油公司(ENAP)和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
“Haru Oni”試點項目選址智利南部的麥哲倫省(Magallanes),充分利用當地風力資源優勢,借助綠色風能進行氣候中性燃料生產。上周,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已宣布將此項目納入德國國家氫能戰略,并向西門子能源撥款約 800 萬歐元,用于資助項目的研發和推進。此外,保時捷、西門子能源與AME能源公司還共同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旨在加速擴大智利工廠的工業規模。
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主席奧博穆先生(Oliver Blume)表示:“電動出行是保時捷的首要發展方向,如果 e-fuels在智利成功量產,那么它將成為電動出行的重要補充,同時也是推動交通脫碳化的助力要素。它的優勢在于應用簡便,既可用于內燃機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也適用于現有的加油站網絡。使用這種新型合成燃料,讓我們能夠進一步為氣候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保時捷作為一家高性能跑車制造商,擁有廣泛的技術專長,并且確切地知道使用何種發動機燃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氣候的不利影響。因此,我們決定參與投建這座全球首個生產 e-fuels 合成燃料的綜合商業用工廠,推動這種替代性燃料的未來發展。”
作為該燃料的首批用戶,保時捷計劃在第一階段將產自智利工廠的e-fuels應用于若干試點項目中,其中包括保時捷賽車運動和保時捷體驗中心用車,未來也有望用于其系列量產跑車中。此外,保時捷還宣布在該項目上的初期投資約為 2,000 萬歐元。
保時捷已通過Taycan(參數|圖片)開啟了通向純電出行的征程,未來還將通過全新純電動Macan(參數|圖片)進一步加速電動化布局。在此過程中,保時捷仍將延續三管齊下的產品戰略:即同時推出激情澎湃的內燃機車型、高性能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及先鋒的純電動車型。此次合成燃料項目并不是要取代電動出行,而是對汽車工業電氣化的有效補充,讓內燃機車型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實現碳中和運行。距離全球徹底實現汽車電動化目標仍有很長一段時間,各地區轉換速度也不盡相同,同時還面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建。相比之下,e-fuels符合現行燃料標準,無需加工處理便可立即應用于任何內燃機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保時捷加快實現全面碳中和的目標。
西門子能源首席執行官 Christian Bruch 表示:“發展可持續能源經濟需要轉變思維方式。未來,可再生能源將不僅僅在有市場需求的地區生產,而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能源豐富的地區也可能成為其產地。為支持可再生能源在地區間的運輸,新的供應鏈將在世界各地興起。這對為滿足國內需求而依賴進口能源的德國來說尤為重要。其中,氫在能源的貯存和運輸中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德國政府對此項目的支持意義重大。”
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部長 Peter Altmaier 表示:“氫能源是在各個領域成功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為此我們以‘國家氫能戰略’為指導,圍繞氫能帶來的機遇,制定氣候、能源和經濟政策。我們知道,僅靠德國國內生產難以滿足全國的能源需求,因此,建立國際合作伙伴關系勢在必行。我很高興地看到,保時捷與西門子能源在其他國家積極開發和生產綠色氫能及其衍生產品,同時還不斷開拓和建設進口框架機制。現在,德國的專業創新技術將首次應用于這座綜合性商業工廠中。”
西門子能源是此次“Haru Oni”項目(又稱HIF項目)的聯合開發商,也是覆蓋整個價值鏈的系統集成商,其主要職責包括:利用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 風力發電制造綠色氫能源,再通過轉換變為最終的合成燃料。同時,該公司靈活的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技術是應對不穩定風力發電的理想解決方案。
AME能源公司也是此項目的主要開發商和所有者。此外,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作為工廠的聯合投資方,側重于開發風力發電和電解技術。同時,智利國家石油公司(ENAP)將為項目提供運營人員,并負責項目維護和物流支持。
智利擁有風力發電的優越氣候條件,且用電成本低廉,具備面向全球市場生產、出口以及本地供給綠色氫能的巨大潛力。在制氫過程中,電解器需先利用風能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隨后,氫氣與從空氣中過濾出的二氧化碳結合,形成合成甲醇。這種合成甲醇是可再生的,并可通過MTG(甲醇制汽油)技術轉化為氣候友好型燃料。目前,該技術已得到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的許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