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30年以前陸續推進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屆時產品線將100%電氣化,當中25%將會是純電動車。”這是馬自達在中期產品線上說明會公布的信息,話很短,但信息量巨大。
對的,就是那個孜孜不倦地挖掘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后一分潛力,甚至連祖傳的轉子發動機也沒打算放棄的馬自達。也是在粉絲口中津津樂道的執拗狂,技術鬼才,不走尋常路的馬自達。
面對全球汽車電動化的趨勢,連向來不愿隨大流的馬自達似乎也沒法置身事外了。在2025 年之前要推出三款純電動車(EV),還有五款混動車(HEV)以及五款插電混動車(PHEV)的產品規劃,已經明擺著將“順應節能減碳、加快推動電動車”刻在額頭上了。
不想電,不怕電,必要時不得不電
順應全球潮流固然是馬自達調整航向,逐漸將產品重心往電動車傾斜的官方話術。但如果從馬自達自身狀況來看,也許這才是讓馬自達很難繼續執拗下去的根本原因。
站在全球角度,馬自達前段時間發布了2021(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財務報告:由于疫情影響,2021財年馬自達全球銷量同比下滑了9.3%。除了在北美市場和中國市場獲得增長,其余的日本、東南亞、歐洲市場均呈猛烈的下跌趨勢。直接導致了凈利潤虧損316.5億日元。
其中北美市場依靠CX-9和CX-30的熱銷,讓馬自達還算活得滋潤。至于國內市場嘛,在剛剛公布的5月份銷量中,馬自達在華銷量14745臺,同比下滑35.6%;而1-5月總銷量也僅僅為79888臺,同比僅增長了4.7%。
注意了,去年1-5月適逢新冠疫情肆虐階段,幾乎每家車企都遭遇了銷量低迷的情況。然而馬自達即使拿去年同期的銷量作為對比,增長數字只能在個位數徘徊。反觀長安福特,其2021年1-5月銷量同比增長31.76%,你品,你細品。
在粉絲和擁躉眼中,馬自達這種“榨干內燃機最后一滴油”的精神確實值得稱道。但問題在于,強如豐田也得依靠卡羅拉、凱美瑞、漢蘭達這些中流砥柱的多面開花作為支撐,才能讓豐田章男在GR Yaris、Supra、86這些車上投放大量的資源。
而馬自達的體量遠不及豐田,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除了自身利潤受到極大影響以外,中國市場又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光靠北美市場的單箭頭已經無法支撐馬自達的肆意妄為。更何況,各國的排放法規更加是實打實的緊箍咒,當政策都不利于燃油車的生存時,馬自達老老實實跟隨電動化的大潮流也是順理成章的。
馬自達玩發動機很溜,那玩電機呢?
回到這次的線上說明會的核心內容及產品細節,馬自達將會以現有的創馳藍天技術為基礎,繼續升級SKYACTIV-G/D/X發動機并導入48V微混系統。與此同時,針對橫置發動機的小型平臺與縱置發動機的大型平臺,馬自達也會提供不同的電氣化解決方案,比如基于轉子發動機的增程式混動,基于豐田THS II系統的油電混動等。
到了2025年,名為SKYACTIV EV Scalable Architecture的模塊化純電平臺才會應用在各款純電轎車和SUV上。但掰掰手指,現在離2025年還是4年時間,而在此之前馬自達還得拿出三款純電動車作為過渡。明眼人估計已經意識到,這三款純電動車的套路跟CX-30 EV一樣,油改電實錘了。
雖然馬自達玩電動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EX-005概念車,但嚴格意義上,MX-30 EV才是首款量產的電動車。當然了,要是算上今年上海車展首發的國內特供版CX-30 EV,那馬自達旗下算是有兩款純電動SUV。可惜無論MX-30 EV或是CX-30 EV,我們暫時還沒有把它們開上馬路的機會。好在外媒同行已經率先開過MX-30 EV了,從他們的試車報告里面,也能大概了解馬自達打造電動車的一些思路。
其中Autoexpress覺得MX-30 EV的轉向手感以及響應速度很棒,踩下剎車踏板的能力回收與物理制動之間的過渡也非常自然。不過200km的續航里程實在沒法支持長距離出行,只能市區短途代表用。
而TopGear則認為,得益于e-GVC Plus電動矢量控制系統的配備,讓MX-30 EV在彎道中有著比其它同類型純電SUV更豐富的駕駛樂趣。可惜1.6噸的車重和105kW的電機輸出實在無法把運動一詞與MX-30 EV聯系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好幾家外媒雖然吐槽MX-30 EV存在對開門好看不好用、后排坐起來很局促的短板。但不約而同地認為MX-30 EV是一臺很能討好駕駛者的車,甚至還期待搭載轉子發動機的MX-30增程式混動版本,起碼400km的續航能讓MX-30擺脫摘掉小短腿的帽子。
而我自己分別試駕了寶馬、奧迪、大眾這些傳統車企的純電動車以后,得承認它們除了在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方面確實和新勢力仍存在差距,但機械方面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
理論上,只要調校得當,得到電機加持的馬自達估計能扭轉目前SKYACTIV-G/X動力輸出不夠亮眼的困窘,而且燃油車時代的技術積累也能幫助馬自達打造出不亞于歐系車的底盤質感,但前提是千萬別像CX-30 EV那樣,光從外觀上已經有著明顯的油改電痕跡就好。那樣的純電動車,一點都不馬自達。
寫在最后
按照馬自達在2018年發布的產品規劃,2030年前后旗下95%的車輛均搭載內燃機加電氣化技術而成的車款,僅有5%是采用純電力驅動車型。而事隔3年后的今天,馬自達主動將這個目標里的純電動車比例提升至25%。
懂得因時而變是好事,但站在消費者角度,我還是覺得這個品牌身上背著太多燃油車的包袱,轉型決心和速度都太墨跡了。拋開其它合資品牌不談,光是國內的自主品牌,未來10年時間內足夠將旗下的純電產品迭代好幾回了。日后馬自達的純電動車,真能打動國內那些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么?假如蔚來、小鵬日后全面進攻歐洲市場,馬自達還有多少抵抗的能力呢?
也許從6月17日公布的規劃來看,唯一值得期待的便是吹了好幾年的縱置直六發動機應該不會跳票了。那么問題來了,換作是你們,是引進必買還是下次一定呢?抑或篤定它直接放棄引入,避免重蹈SKYACTIV-X叫好不叫座的覆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