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下稱“北京規自委”)12月28日發布消息,集體建設用地區級統籌大興區瀛海鎮YZ00-0803-2003、2004、2005A、2005B、2008地塊于12月25日完成掛牌出讓,最終由北京北投如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北投如郡”)以206138萬元競得。
從成交價格來看,該地塊溢價率為零。
這距離其掛牌出讓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五個月的時間,距第一宗地塊成交也相距一年三個月之久。此外,除了北京這兩宗地塊成功出讓外,國內其他地方尚無相似案例出現。由此觀之,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共有產權房的舉措,雖然被外界譽為創新之舉,但實際上還遠未到大范圍推廣之時。
北京當地國企出手
對于北京而言,土地出讓收入常年維持在千億規模,上述一宗不過總價20億元的土地出讓何以引來外界關注?
利用集體用地建設可對外出售的共有產權住房,是此宗土地出讓的最大看點。多年來,國內集體土地與房地產開發的關系較為疏遠,兩者結合的案例往往被稱為“小產權房”。
掛牌文件顯示,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及北京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本次掛牌出讓宗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責同權。
這宗集體建設用地規劃建筑面積147241平方米,將全部建設共有產權住房,房屋銷售均價為2.9萬元/平方米(含全裝修費用)。以成交價格計算,該宗地的樓面地價約為1.4萬元/平方米,地價成本將占房價(2.9萬元/平方米)的一半左右。
如果按照套均90平方米來計算,這宗地塊大約可以提供1600套住房,每套總價平均260萬元左右,目前其周邊二手房價格因樓盤品質不同,大約單價在3.5萬至7萬元。
今年12月11日,上述地塊收到了第一份有效競買報價單,競買報價即為206138萬元。換言之,這份報價單即是北投如郡所發出。
啟信寶信息顯示,北投如郡成立于2020年12月04日,注冊資本5000萬元,注冊地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海鑫路8號院4號樓3層306室。
上述地塊自2019年8月1日就開始掛牌出讓,此后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無人問津。而北投如郡成立后第七天即對上述地塊發出報價,這也可以看出設立該公司的主要目的。
從股權結構上看,北投如郡是一家純粹的北京國資企業,它是北京北投置業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子公司,而后者又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投集團”)100%持股的子公司。
據官網介紹,北投集團是北京市屬一級、特殊功能類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是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組建的“投資、融資、開發、建設、經營”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運營商。“十三五”時期,北投集團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9年底,北投集團資產總額1623億元、凈資產957億元,資產負債率41%。
北投集團建設了奧林匹克中心區、奧體文化商務園區、麗澤金融商務區,承建北京新機場和承德機場臨空經濟區,投資建設持有運營亞洲金融大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辦公場所),是北京市高端人才公租房建設運營平臺。
第三宗仍在待價而沽
早在2008年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要求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搞房地產開發。
2019年修訂,并于2020年元旦開始施行的新版《土地管理法》破除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口子實際上并未放開。
作為一項探索舉措,北京首次在2018年年底將大興區瀛海鎮三宗集體建設用地推向市場,出讓宗地都將建設共有產權住房。
北京規自委曾表示,這類項目入市有效改善了住房結構,同時豐富了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案例,探索改革經驗。
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政策如果全面試點,將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大量的土地供應。但還需明確土地使用年限,使用年期到期后如何續期,以及購房者能否使用房貸等相關配套政策。
但在此后長達半年多的時間內,此類地塊出讓遇冷,并未收到有效報價。
2019年8月1日,北京規自委第二次將這三宗土地掛牌出讓,第一財經記者曾發現,與第一次掛牌相比,三宗地塊起拍價均下調了大約1000元/平方米,其他出讓要求基本沒有變化。
下調土地掛牌價格,而最終房屋限定銷售價格保持不變,仍是2.9萬元/平方米,這也意味著,拿地企業會增加相應的利潤空間,有助于增加此類地塊對房企的吸引力。
40余天后2019年9月12日,第一宗地塊成功出讓了。北京上瑞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上瑞”)競得集體建設用地區級統籌大興區瀛海鎮YZ00-0803-2010、2013A、2013B、2014、2016地塊,成交價格為151283萬元,溢價率為零。
該地塊規劃建筑面積108059平方米,全部建設共有產權住房。以成交價格計算,樓面價格約為1.4萬元/平方米。
作為“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共有產權房”全國首個案例的締造者,北京上瑞的最終控股方為河南正商集團下屬公司,而該集團控股在香港上市公司正商實業(00185.HK)。正商集團1995年創立于河南省鄭州,主營業務包括房地產開發、實業兩大板塊。
2020年正商集團榮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列第246位,比2019年上升149位。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北京上瑞去年9月份競得的地塊(銷售案名:正商杏海苑)已經進入銷售階段,在經過網上申購登記和搖號環節之后,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將進入現場選房階段。
正商杏海苑項目共有10棟樓房,建筑總面積約18.06萬平方米,以8~15層的小高層住宅為主,共計提供1130套房源。該項目的共有產權房產權比例也已經確定:購房人70%,政府30%。
在上述兩宗均是零溢價出讓的地塊旁邊,目前還有一宗地塊目前仍在待價而沽。第一宗成功出讓用了40余天,第二宗則用了一年四個多月的時間才得以“名花有主”,不知何時第三宗能收到屬于它的競買報價單。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集體建設土地建共產房是否會形成較大規模,這個要看試點的情況。大體上說,類似市場格局中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是否會很快影響房地產交易市場還有待觀察。
“農村土地比較特殊,大規模開發還要避免進一步出現小產權房,不可能節奏這么快,最大可能是由點到線,邊試點邊總結。”嚴躍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