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300城共成交各類用地規劃建筑面積約1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2.15%;各類用地出讓金達33630.3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0.19%。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表示,今年以來,土地市場呈高開低走態勢,年初多地土地使用權拍賣熱度較高,重點城市首批次集中供地溢價成交土地宗數占比達到39%。不過,受期房爛尾擔憂、房價上漲和居民收入預期轉弱等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交易趨冷,房企拿地意愿持續走低,溢價成交土地宗數占比降至20%以下,年內多地土拍出現100%的地塊底價成交,房企參與積極性下滑。
不過,11月,部分核心城市土拍熱度回升。據統計,北京四批次超80%地塊溢價成交、半數地塊地價觸頂;深圳四批次超60%地塊溢價成交,半數地塊地價觸頂;杭州四批次半數地塊溢價成交,超30%地塊地價觸頂。不過,其他城市絕大部分地塊仍是底價成交。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認為,11月以來,針對房地產的支持政策更為頻繁且力度空前。“金融16條”從供需兩端全方位發力,支持房企融資的第二支箭和第三支箭相繼落地,央行宣布年內第二次降準等,房企融資環境進一步改善,促進房企投資面恢復,這又傳導至土地市場,帶動房企拿地積極性提升。
張凱認為,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尚未企穩,高能級核心城市由于基本面好、房地產市場仍有熱度,是當下房企為數不多的投資選擇。而且,核心城市供地縮量提質,此次北京、深圳、杭州四批次供地總量均為個位數(6-8宗),且主城區地塊占比較高,對房企吸引力較強。這些因素帶來核心城市年末土拍熱度回升。
展望后市,張凱指出,近期各類利好政策不斷,但主要是紓困房企,對土拍市場的作用并非立竿見影。在房地產市場企穩之前,土地市場尚不具備全面回升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