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兩會”的召開,全國31個省份的GDP數據出爐。《證券日報》記者據國家統計局及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數據梳理,自2007年至2020年之間,各省的GDP排名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一直鎖定前四,且排名無變化。
《證券日報》記者在此前的京滬粵地方“兩會”的報道中,已對廣東的金融領域舉措進行了報道,因此,此次記者主要聚焦江蘇、山東、浙江三個經濟大省,繼續探索各界人士的金融“最關注”。
據記者梳理,推動更多企業上市,成為浙江和山東2021年的重點任務,也引起地方各界人士的關注。山東提出,推動更多企業上市掛牌。浙江表示,加大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力度,新增上市公司50家以上。而江蘇和浙江均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浙江還將“發展創業投資”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本次,記者繼續通過采訪區域經濟專家、上市公司,從兩個維度感知三地政府工作報告的金融“熱力圖”,以前瞻地方金融改革方向和投資機遇。
江蘇:人均GDP
在31個省份中位居第三
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江蘇GDP達10.27萬億元,增長3.7%,人均達12.5萬元,居各省、自治區之首。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在31個省份中,江蘇人均GDP排名在北京、上海之后,位列第三。
截至2月4日,江蘇A股上市公司共490家,位列全國前三。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45家,位居全國首位,占科創板上市公司比例達20%。
江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加快構建和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大力推動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落地見效;健全投融資體制機制,平衡好政府投資與債務風險,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拓展民間投資空間,加快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專家說:
兩方面金融領域改革值得期待
江蘇社科院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駱祖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金融大省,有很多金融產品與服務經驗在全國推廣,整體來看,目前江蘇金融業總體呈現四個特點:
第一,金融體量與經濟體量基本匹配,總體水平居于全國前列。第二,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加快完善,金融供給質效提升較快。從數量上看,金融組織體系相對健全,地方法人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企業數量及規模較大。從質量上看,有一批綜合競爭力強、全國知名度高的地方法人機構,江蘇上市金融機構數量高居全國首位。第三,金融改革探索有序開展,改革成效日益顯現。第四,新金融業態發展較快,金融創新生態環境良好。包括兩點,一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質態較好,經營管理規范,呈現小而穩的特點;二是新金融工具和服務模式運用日益廣泛。
從金融業角度來看,駱祖春表示,今年江蘇金融領域改革有兩方面內容值得期待,一是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兩岸產業合作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邁開步伐,高起點建設臺資金融機構集聚區,探索創新兩岸貨幣合作。高質量推進蘇州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建設,完善長三角征信區塊鏈功能與服務,深化推進數字人民幣蘇州試點。蘇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發揮蘇州產業結構豐富、創新能力突出的優勢,注重與國家數字征信試驗區協同推進,2021年初推出4個擬納入蘇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創新應用,其中兩個涉及區塊鏈、一個涉及AI,一個涉及大數據。二是推進跨境人民幣和外匯管理工作方面的改革。落實《關于金融支持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制定相關業務的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并按規定程序發布實施。
談及“十四五”期間推動江蘇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駱祖春認為,需要從六方面入手,一是打造高質量的“金融蘇軍”。聚焦銀行、保險、證券三大板塊,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上市規模與資產規模發展壯大,成長成為中國金融業內有影響的“金融蘇軍”板塊。二是構建符合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圍繞創新鏈配套資金鏈,鼓勵金融機構依托金融科技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服務與產品。三是進一步健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運行機制。優化考核機制,推進金融科技在產品與服務創新中的運用。四是深化省農信聯社改革,提升薄弱農商行的質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五是加強完善以信用體系為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用縣(區)的創建。不斷推進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提檔升級。六是強化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
上市公司說:
減稅降費振奮人心
“看到報告里提及的‘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減稅降費8000億元,去年全省減稅降費達2520億元,還是很振奮人心的。”鴻達興業(002002,股吧)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江蘇是一個經濟大省,民營經濟也很活躍,減稅降費給企業很大鼓舞,尤其是去年疫情影響的背景下,能夠更好地?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盤活經濟。
從公司角度來看,鴻達興業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有土壤改良、土壤修復業務,提供全方位的土壤修復解決方案,另外,最近幾年公司在大力發展氫能源業務,所以非常關注報告中提及的鄉村振興和碳達峰等相關政策。“未來,希望??江蘇能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營造更好的融資環境,尤其是對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給予便捷的融資渠道。其次,對生產防疫物資等國家急需或戰略資源的企業,進一步加大減費降稅力度。”
山東:“金融輔導員”制度
助力企業融資3700億元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0年,山東GDP為7.3萬億元,增長3.6%。去年,山東實施財政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探索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實行金融輔導員制度,幫助企業融資3700億元。另外,“十三五”期間,山東新增上市公司102家,達334家,市值過千億元8家,獨角獸企業13家。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300059,股吧)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月4日,山東A股上市公司累計228家,去年新增17家。
對于今年,山東提出,加快財稅金融改革,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推動更多企業上市掛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其中,推動更多企業上市掛牌,為今年入選山東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內容,受到市場關注。
專家說:
更多企業上市將優化融資結構
“2020年,山東在金融領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新成績,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強化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等多個領域取得了新進展,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增強金融普惠化科技化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多個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為全省經濟逆勢上揚做出了積極貢獻。”山東社科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談及山東金融創新舉措,張文認為,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是山東省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的一項重要創新,金融輔導員制度亦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一項積極探索。
對于今年“推動更多企業上市掛牌”的小目標,張文認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同樣為山東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寶貴契機。推進更多企業上市掛牌,有助于山東省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強化金融資源集聚,加快推動“四新”經濟發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上市公司說:
金融業需加快創新
“去年,山東新增A股上市公司17家,并且還有數量可觀的處于上市輔導期的后備上市企業資源。新的一年及未來一段時間‘推動更多企業掛牌上市’,對于山東的經濟發展以及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和引導意義。”利群股份(601366,股吧)董秘張兵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首先,更多企業掛牌上市可以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拓寬融資渠道、極大降低融資成本,讓企業專注于技術創新和業務發展;其次,進入資本市場以后,企業經營規范化加強,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也會促進再投資、并購業務的發展,增加資產流動性,有利于資產的盤活,提高資產產出,引導市場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發揮資金的主動市場作用。最后,增加上市公司數量可以推動金融產業發展、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投資性收益,對于拉動消費也有重要作用。”張兵解釋道,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張兵表示,未來希望山東金融業從兩方面進一步提高質量,首先,金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催化劑,希望山東金融業能加快金融創新,利用好大數據、征信記錄等信息工具,發展多元化融資方式,進一步優化融資環境,提升融資效率,尤其是短期小額融資,以及涉農、涉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同時引導小貸、典當、保理、融資租賃等業務的快速發展,豐富金融業務品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次,加強對偽金融業務的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非持牌金融機構、非正規機構從事類金融業務的監管,加大對偽金融業務的打擊,同時進行風險預警,規范金融市場秩序和正規金融產業的良性發展。
浙江:去年A股IPO數量冠軍
今年實施升級版“鳳凰行動”
據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浙江GDP為6.4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6%。去年,浙江新增單項冠軍企業33家、上市公司86家,入圍世界500強企業5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4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032家。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20年,浙江省A股IPO公司達62家,位居各省第一。截至2月4日,浙江A股上市公司達526家,位居全國第二。
在金融領域,浙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全面實施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擴面增量,用好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發展創業投資,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資本市場方面,報告提出,今年將實施“鳳凰行動”升級版,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加大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力度,新增上市公司50家以上。
專家說:
創業投資是科創金融重要支撐力量
“去年,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浙江金融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于穩經濟、保增長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工商大學浙江金融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水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關于融資方面的舉措,如全面實施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擴面增量,都是原來??已經在開展的,只不過要?進一步做好??做深。?”錢水土認為,報告中?最大的亮點在于發展創業投資。
“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兩個關鍵點是科技創新和?綠色可持續發展?。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業要?大力發展科創金融和綠色金融。而創業投資??正是科創金融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支撐力量,今年政府報告把發展創業投資單列出來,?對金融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具有獨特的意義。?”?錢水土表示。
“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是浙江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舉措。”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義中對《證券日報》記者認為,“十四五”時期,推動浙江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從五方面入手,一是要把防范金融風險放在首位;二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三是防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四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穩定房價;五是增強地方金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實力。
錢水土認為,未來,推動浙江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要大力發展科創金融,二是要發力發展綠色金融,三是金融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
上市公司說:
金融服務業要提升發展速度
對于今年新增50家上市公司的小目標,偉明環保(603568,股吧)董秘程鵬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層面來看,“十四五”時期支持擴大直接融資比例,預計2021年浙江整體企業上市節奏保持穩定。而且,浙江上市后備資源充足,2021年實現新增50家的目標切實可行。
對于全面實施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擴面增量,程鵬認為,該項舉措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有助于提高浙江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也利于擴大就業。“在當前國內外經濟仍受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加大金融手段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有著很深遠的意義。”
另外,程鵬告訴記者,除了金融領域的舉措,他還注意到報告中提到“落實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支持民營經濟進入電力、油氣等領域,深化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這對于擴大民營經濟行業準入范圍有所明確,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打開新的發展空間。”程鵬表示。
談及對未來浙江金融業的期待,程鵬表示,浙江民間資金資本充足,金融服務業要提升發展速度,滿足本土企業上市服務和資本運作需求,提升證券業資本實力和服務能力。另外,未來財富管理需求越來越大,要加大扶持本土公募基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