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在報告中的《正確認識貨幣與通脹的關系》專欄表示,當前我國通脹壓力整體可控,這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速自去年5月份起就領先其他大型經濟體逐步回歸正常,今年6月末我國M2增速為8.6%,與疫情前基本相當,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從宏觀上穩住了物價。下一步,貨幣政策要堅持穩字當頭,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堅持央行和財政兩個“錢袋子”定位,從根本上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是常態
央行在報告中的《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專欄表示,我國目前實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適合中國國情,應當長期堅持,這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基礎。人民銀行各項舉措綜合發揮作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202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也反映了國內外經濟周期和貨幣政策的差異。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國內外經濟形勢、國際收支狀況及國內外外匯市場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合理反映了外匯市場供求變化,發揮了調節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作用,促進了內外部均衡,擴大了我國自主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空間。”央行指出,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也將是常態,人民幣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確預測匯率走勢。下一步,要繼續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合理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通過多種方式合理引導預期,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我國利率總體處于合理水平
央行在報告中的《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專欄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增速已基本回到潛在水平,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說明從宏觀上看我國利率總體處于合理水平,為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適宜的利率環境。
2021年前6個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07%,較上年同期下降0.07個百分點,較上年全年下降0.08個百分點。其中,企業貸款利率降幅更大,前6個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3%,較上年同期下降0.16個百分點,較上年全年下降0.09個百分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與國際相比較,目前我國利率水平雖比主要發達經濟體略高一些,但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相對較低。而且從向企業發放貸款的實際利率水平看,中美兩國主要商業銀行基本相當。2021年第一季度,美國四家主要商業銀行(花旗、美銀、富國、摩根大通)貸款平均利率約為4.03%;我國四家主要商業銀行(工、農、中、建)貸款平均利率約為4.04%。
央行表示,下一步將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持續釋放LPR改革潛力,暢通貸款利率傳導渠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結構,鞏固好前期貸款利率下行成果。同時,優化存款利率監管,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基本穩定,并督促銀行將政策紅利傳導至實體經濟,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確保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