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資金膨脹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消費資金增長與生產(chǎn)、積累和供給增長的速度對比上。
1.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快于勞動生產(chǎn)力的增長。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1983~1987年現(xiàn)價居民人均消費額的增長率,每年都高于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的增長幅度。前一種方法的累計增長率高于后者40個百分點,前者的年均增長率比后者高出7.2個百分點。同一時期,職工工資總額年均增長19.1%,比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年均提高11.9個百分點。1988年,職工工資總額又比上年增長22.1%,超過全國收入增長率10.7個百分點。
2.消費基金增長快于積累基金的增長速度,導致國民收款率上升,積累率下降。1985~1987年,全國收人中的消費額增長了28.5%,積累額增長了25.6%,比后者快2.9%。結果,同一時期內的消費率從64.8%上升到65.3%,而積累率由35.2%下降到34.7%。
3.消費需求增長快于消費品供給的增長速度,使消費品的供求差距擴大,從而加劇社會供需總量不平衡和價格上漲趨勢。1983~1987年,當年分配形成的消費需求由3358億元增加到6231億元,增長85.6%。居民消費基金由2957億元增加到5431億元,增長83.7%;社會團體消費基金由401億元增加到800億元,增長一倍。在同一時期內.不變價格下,農(nóng)業(yè)和輕工業(yè)產(chǎn)值增長了75.6%,遠遠低于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
在消費需求增長滯后的情況下,使當年實現(xiàn)購買力的比例從92.1%下降到86.5%,4年間下降了5.6個百分點,而社會消費品的供求差額增加了1.92倍。到1988年底,全國剩余購買力達到5500多億元,比1986年全社會商品零售額增加10%。消費者需求的膨脹,使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比例失衡。1988年與1983年相比,社會供需總差距增加4000多億元,供給率從7.9%提高到16.2%。供需每年的矛盾積聚,終于使整個社會的物價上漲.上漲率由往年的1位數(shù)猛增到1988年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