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收入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9%。“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經濟恢復性增長,再加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較高等因素拉動。”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發布會上說。
支出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5萬億元,比上年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0.3%。“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許宏才表示,2021年,各級政府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從支出結構看,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3.5%、7.2%、3.4%。
此外,2021年,財政部門實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范圍,全年中央財政共下達直達資金預算指標2.8萬億元,各地累計實現實際支出2.67萬億元,為地方落實惠企利民政策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提供更好財力保障。
理性客觀看待財政收入超收
有人擔心,財政收入超收是否增加了市場主體的負擔?
對此,許宏才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年財政收入超收,建立在我國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基礎上,GDP的穩定增長為財政收入增長打下良好基礎。此外,財政收入是按照現價計算,而GDP是按照不變價計算,價格上漲拉動了財政收入增加。
在許宏才看來,去年財政收入超收,是在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基礎上實現的,與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和企業利潤增長相適應,是符合預期的。“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國企業特別是上游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增幅較高,帶動了財政收入增長。”
此外,他表示,雖然2021年財政收入實現超收,但是與2019年相比,財政收入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1%,增幅低于GDP增長,要理性客觀看待財政收入超收。
也有不少人好奇,超收的錢要怎么用?
“去年的超收收入,我們按照預算法規定,全部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許宏才說,這會給今年的預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資源和空間,為保持今年財政支出強度、推動財力下沉提供資金支持。
今年組合式減稅降費力度更大
許宏才表示,2022年,將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
“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減稅降費超過7.6萬億元基礎上,2021年又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許宏才說。
據他介紹,過去的一年,財政部進一步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突出支持制造業升級和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推動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展望2022年,許宏才表示,為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財政部將從四方面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
一是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二是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續實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措施。
三是聚焦增強地方財力,為減稅降費提供保障。“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向市縣基層下沉,避免地方因財力不足而在減稅降費上打折扣。”許宏才說。
此外,還要堅決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制止亂收費。“總的看,2022年,減稅降費將對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市場預期、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終端消費、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