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統計了2021年我國主要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稱“社消總額”)后發現,去年社消總額前十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杭州。其中,前四個城市社消總額超過萬億元,比上年多了一個。在增速方面,來自西部的直轄市重慶領跑。
廣州加入,萬億消費俱樂部城市增至4個
數據顯示,2021年,有四個城市的社消總額超過了萬億元大關,即上海、北京和重慶這三大直轄市,以及副省級城市廣州。
其中,上海社消總額繼續位居全國第一。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該市社消總額18079.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6.8%。從主要商品類別看,基本生活消費增勢較好,日用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4.7%;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文化辦公用品類、金銀珠寶類和化妝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0.1%、30.3%和15.7%。
去年9月18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了《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聚焦“國際”,緊扣“消費”,突出“中心”,聚焦7個方面提出了28項具體任務,力爭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上海之后,北京2021年實現社消總額14867.7億元,總量位居第二,同比增長8.4%,兩年平均下降0.7%。社消總額中,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13733.1億元,比上年增長7.1%;餐飲收入1134.6億元,增長27.5%。
來自西部的直轄市重慶位居第三。2021年重慶實現社消總額139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兩年平均增長9.6%。無論是同比增速,還是兩年平均增速,重慶都在前十城市中領跑,這也體現了重慶的消費市場增長之快。
老家重慶的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重慶擁有3000多萬人口,還處在快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重慶主城區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比較大,周邊地區的人口大量進入到主城區,中心區的規模越來越大。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重慶主城都市區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增加4.73個百分點,其中,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增加6.42個百分點,主城新區常住人口所占比重減少1.69個百分點;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常住人口所占比重減少3.84個百分點;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常住人口所占比重減少0.89個百分點。
彭澎說,很多企業看中重慶主城區周邊的人口資源、土地等優勢,到當地布局,產業集聚也促進了人口的集聚。在城鎮化尤其是人口向中心城區集聚的過程中,人們的消費也會快速提升。加上重慶的消費文化比較濃厚,消費增速因此也比較快。
去年有4個城市位列萬億元消費城市行列,比上一年多1個,一線城市廣州躋身其中。
彭澎稱,廣州的消費文化很濃厚,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各種各樣的批發市場,消費選擇也多。與此同時,廣州的飲食文化很濃厚,“吃在廣州”名不虛傳,宵夜可以吃到很晚。
去年常去廣州出差的徐先生經常在朋友圈曬廣州美食,他對第一財經表示,不光是粵菜,廣州各種菜系做得都很可口,百吃不厭,“都吃胖了”。
廣州之后,有三個城市社消總額都處于9000億元梯隊,分別是深圳、成都和蘇州。其中,一線城市深圳2021年社消總額為9498.12億元,逐步逼近萬億元大關,在2022年有望邁入到萬億元消費城市行列。
此外,南京、武漢、杭州三大副省級城市分列八到十位。
中心城市引領消費升級
2021年十大消費城市中,上海、北京、重慶是直轄市,廣州、深圳、成都、南京、武漢、杭州這6個是副省級城市,只有第七名的蘇州是普通地級市。從十大消費中心城市的區位來看,有7個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中4個來自長三角,2個來自珠三角,1個來自京津冀城市群。3個來自中西部地區,包括重慶、成都和武漢。
總體上看,消費總量大的城市往往是經濟總量大、人口多的大城市,來自本地的消費總量大,消費力強。
另一方面,很多消費中心城市,不僅吸引了本地的購買力,也吸引了大量來自周邊地區的消費。尤其是隨著高鐵、城際軌道、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周邊地區的購買力流向中心城市、中心城區的越來越多。彭澎說,軌道交通的建設對中心城市的消費帶來利好。比如強省會對周邊城市的消費吸引力很強。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告訴第一財經,交通發達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就暢通了。便捷的交通網絡,使得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同時也讓中心城市進一步吸引集聚要素。
近年來,我國著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充分發揮消費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早在2019年10月,商務部等14個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用5年左右時間,指導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地方意愿強的城市開展培育建設,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2021年7月19日,商務部公布了關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最新進展。經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要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一方面要加強中心意識,也可以說是輻射意識。另一方面,消費中心城市要引領消費潮流風尚,全力打造消費升級新高地。牛鳳瑞說,建設消費中心,很大一個目的就是要發揮消費引領的中心作用,包括消費時尚、高新技術、新科技、新產品的應用等。比如新科技產品的上市往往首先是在中心城市推廣,就近推廣,成為一種產業。
牛鳳瑞說,大件商品消費、重大的科技創新產品消費、消費時尚等主要是由消費中心城市引領的。此外,一些大型的文化演出、體育比賽等在中心城市也更有市場。總體上,消費中心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