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好消息傳來,載荷順利開機多項技術驗證試驗按期正常進行,地面測試結果表明:星載光交換機各項功能正常,高光譜圖像信息完整,下傳地面解析后達到“零誤碼”“零丟包”水平,實現全部既定目標,高速光交換技術在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據介紹,搭建覆蓋全球的空間大容量光網絡,是未來實現海量用戶信息互聯共享的必由之路。星載光交換技術突破傳統技術壁壘,在光域直接將光信號進行交換處理,無需“光 / 電”“電 / 光”轉換,有效解決了電交換處理存在的“電子速率瓶頸”問題,具有網絡資源配置智能動態、通信體制與協議透明、組網擴展靈活、功耗低等優勢,是太空“高速信息公路網絡的立交橋”,是空間海量數據分配、轉發等處理的核心技術。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表示,此次試驗成功,是繼 2022 年 5 月 20 日實現星間激光通信技術在軌驗證之后,西安光機所高速空間激光通信領域體系化發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星上應用,再次夯實了我國未來空間大容量光網絡建設的核心技術儲備和裝備支撐。
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全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為發展中國的核武器,解決用于核爆試驗必需的高速攝影和耐輻照光學材料問題,國家二機部和中國科學院決定在西安建立一個以承擔核爆試驗光測任務為主要方向的研究所。
1962 年 3 月 27 日,由原中國科學院西安原子能所、中國科學院陜西分院應用光學所、機械所大部分和自動化所部分人員合并,“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西安分所”成立,1965 年 12 月 27 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機械研究所”,1968 年 1 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1503 研究所” 1970 年 11 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沿用至今。現已發展成為以戰略高技術創新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