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爱精品视频一区,亚洲欧美韩国,男女视频在线,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歡迎訪問財經股市網
70年巨變·邯鄲與共和國共成長
首頁 > 金融 > 正文

金融開放蹄疾步穩取得多方面進展

金融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2020-12-15 10:13
  近期,中國通過一系列表態和實際行動宣告了堅持擴大開放的決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莊嚴宣告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博會順利舉辦,15國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一系列舉世矚目的行動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正越開越大,面向全球的全方位開放穩步推進。這是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也是對逆全球化浪潮的有力回擊。

  作為實體經濟的血液,金融業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過去兩年,金融業開放不斷邁出重要步伐,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未來,金融開放將繼續穩步向前”,這是當前中國金融業的基本共識。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的主旨演講中強調,金融系統要認真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推動新一輪發展和改革開放。

  高水平開放蹄疾步穩 對外資吸引力持續增強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盡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可謂蹄疾步穩。

  當前,中國徹底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外資金融機構積極進入中國市場。2018年以來,新增外資控股證券公司8家、外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2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20家。2020年5月份,國際評級機構惠譽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不斷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例如,允許外資銀行分行和子行獲得基金托管資質等,適當調整了基金托管人凈資產準入標準,簡化申請材料,優化了審批程序。

  此外,中國還持續提高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今年前9個月,外資累計增持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7191億元。《金融時報》記者日前獲悉,更大力度的開放舉措有望推出。人民銀行正在與香港貨幣當局一道,會同各方研究探討“南向通”的框架性方案。

  不斷開放的中國金融業也讓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截至今年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余額已達114.6萬億元人民幣,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共有877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持債總量為2.98萬億元,占中國債券市場總存管量的2.6%。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729億美元,其中,凈增持境內債券596億美元、股票133億美元。截至6月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債券余額3691億美元,持有的境內上市公司股票余額3684億美元,比2019年末的余額分別上升13%和16%,債券余額是2016年末的3倍,股票余額是2016年末的3.4倍。

  “金融業開放是互惠互利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的視頻致辭中指出,金融是競爭性服務業,而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也能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紅利,實現互利共贏。

  高水平開放推動高水平競爭 中資機構不斷成長

  金融業高水平開放不僅惠及外資機構,也有助于中國金融業發展和效率的提升,對國內金融機構的成長大有助益。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伴隨著國際資本流入和市場準入放寬,國際金融機構料將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全球競爭者的涌入將激活“鯰魚效應”,進一步加快國內金融行業對資產定價、風險管理、資金融通等核心能力的提升。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本報專家委員會委員宗良告訴《金融時報》記者,中資金融機構要做好與境外金融機構競爭的準備,發揮好其在市場和機構等方面的優勢。

  數字化轉型是多位專家提出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方向。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認識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將金融科技應用于業務和風險管理場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程實也強調,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金融科技是中國本土金融機構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外資金融機構具備更成熟的全球市場經驗和高端技術產品,外資銀行業務準入的放寬將會對本土金融機構構成全新挑戰。而借助金融科技洞察用戶需求、提升渠道效能以及精準防范風險,將顯著增強本土金融機構在開放市場中的抗壓性。

  開放,當然不只是“引進來”,同樣要“走出去”。“近年來,中資銀行的對外發展一直在穩步推進。例如,中資銀行的國際化業務得到快速增長。2018年以來的相關數據已經清楚表明,整個境外業務的發展勢頭良好。” 連平表示。

  “走出去”更多體現在國際化方式的多元化。過去,中資銀行“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而現在,中資機構也會通過控股或者兼并重組、參股等多種方式實現國際化發展,同時,對外服務能力、國際業務競爭力也不斷提高,一些境外的中介業務占比規律已經證實了這一趨勢。

  專家認為,盡管開放是大勢所趨,但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審慎推進金融開放,及時防范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守住風險底線是金融開放成敗的關鍵。

  程實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提速的中國金融開放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推進器。要在加快開放的同時防范風險,穩妥有序推進高水平開放。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建好各類“防火墻”,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使監管能力與開放水平相適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財經股市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QQ:2261036103,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新聞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焉耆| 礼泉县| 东乡族自治县| 辽宁省| 项城市| 周宁县| 永定县| 施甸县| 剑河县| 郎溪县| 合川市| 肥乡县| 图们市| 滨州市| 泾阳县| 沙洋县| 陕西省| 阜新| 临沂市| 石屏县| 突泉县| 剑河县| 尚义县| 云安县| 遂宁市| 瑞金市| 股票| 杭锦旗| 靖宇县| 秭归县| 皮山县| 昌平区| 尤溪县| 山阴县| 承德县| 西乡县| 星子县| 巢湖市| 桐城市|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