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近期我國多地接連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暫時受到一定影響,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應對、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景氣度總體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員文韜認為,我國PMI連續7個月位于51%及以上,顯示在局部疫情反彈的情況下,經濟仍保持較快上升勢頭。分項指數變化顯示,1月份市場供需增速雖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較好水平,其中消費品行業發展勢頭較好。大中小型企業均保持穩定運行,市場對后市預期較為樂觀。
季節等因素致PMI小幅降低
今年1月份,制造業PMI降至51.3%。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PMI下降符合預期,有季節性波動的原因,也存在疫情影響因素。”隨著春節臨近以及氣溫變冷,生產活動逐漸放緩,PMI指數呈下降特征,屬于正常的季節性波動。除了季節性因素,1月份PMI指數下降還受近期疫情局部散發的影響,其中服務業受到的影響較大。
分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2.1%和51.4%,雖分別比上月低0.6個和1.3個百分點,但均位于景氣區間,其中大型企業PMI連續8個月位于52.0%及以上,對支撐制造業穩步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小型企業PMI為49.4%,雖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但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下,景氣度仍偏弱。
從分類指數來看,1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5%和52.3%,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但較上月分別回落0.7個和1.3個百分點,產需兩端擴張力度弱于上月。從進出口來看,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0.2%和49.8%,分別比上月低1.1個、0.6個百分點,進出口景氣度有所回落。
金融業運行向好也是1月份PMI指數的一個鮮明特點。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武威表示,金融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3個月穩定在65%以上,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也有所上升,表明金融相關活動運行穩定向好,有利于支撐非制造業繼續向好發展。同時,繼續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仍將是2021年金融政策的重中之重,企業融資環境有望持續改善。
此外,1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7.1%和57.2%,分別比上月低0.9個和1.7個百分點,但持續位于較高運行水平。文韜表示,這反映出當前企業成本面臨較快上升問題。企業調查顯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占比達50.7%,連續9個月上升。且購進價格指數高于出廠價格指數近10個百分點,原材料價格增速明顯高于出廠價格。物流成本也有所上升,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業占比較上月上升5.3個百分點至36.7%。結合來看,企業成本壓力加大。
服務業景氣度下降拉低非制造業PMI
今年1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較上月低3.3個百分點。武威表示,從指數水平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仍保持在52%以上,表明非制造業整體穩定恢復態勢并未改變。一些主要行業指數變化顯示,非制造業具備繼續趨穩運行的基礎。
專家普遍認為,服務業景氣度顯著回落是主要影響因素。唐建偉表示,非制造業PMI中,服務業PMI降幅大于建筑業PMI降幅。1月份,服務業PMI為51.1%,比上個月顯著下降3.7個百分點,是影響非制造業PMI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受冬季低溫天氣及春節假日臨近等因素影響,建筑業PMI季節性回調,下降0.7個百分點至60%,仍然保持在較高擴張水平。
分行業來看,趙慶河表示,1月份,住宿、餐飲、文化體育娛樂、居民服務等接觸式、聚集性消費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幅度較為明顯,均位于收縮區間。另外,近期一些地區物流放緩,加之商務往來和居民出行減少,道路運輸、航空運輸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行業活躍度有所下降。
“疫情局部散發對服務業的影響需要持續關注。”唐建偉表示,服務業受局部疫情影響較為明顯,導致服務業PMI連續兩個月累計降幅達到4.6個百分點。未來需要持續關注疫情發展趨勢及其對服務業的影響,服務業恢復將是2021年經濟繼續復蘇的關鍵。
制造業仍將保持上升勢頭
今年1月份PMI雖有所下滑,但無礙經濟延續上升勢頭和制造業穩定復蘇態勢,市場對后市也持有較為樂觀預期。1月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9%,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9.0%,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0%,較上月上升2.8個百分點。綜合來看,企業對后市信心較好,相應增加了存貨儲備,以備后市生產銷售。
文韜認為,隨著疫情趨于緩解,受影響地區制造業或將迅速回升,各地提倡“就地過年”也有利于企業組織生產節奏,預計春節后企業生產有望加快上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市場需求也有較大上升空間,就業人數或較快回升。長期來看,隨著新發展格局的不斷構建和完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經濟將保持平穩上升趨勢。
談及下一步政策取向,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加大精準支持力度,鞏固復蘇基礎,進一步促進制造業和小型企業加快復蘇,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人員流動等安排,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提升就業質量。
武威表示,在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宏觀調控政策應堅定新發展理念,推進經濟高質量增長。特別是要聚焦需求側改革,重點是穩步推進最終消費增長,在穩定存量消費的同時積極開拓消費增量,進一步增強消費穩增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