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5月,H&M上海南京西路旗艦店開業就要滿十周年,但這家店卻沒能等到它的十歲生日。
H&M門店LOGO 時代財經攝
據時尚商業快訊,瑞典快時尚巨頭H&M遭中國消費者抵制,多家門店受影響,日前上海南京西路門店因租約到期已經停業,門口貼有招商字樣。
被寄予厚望的H&M南京西路店開業于2011年5月。作為旗艦店,該店近年來一直是限量與聯名產品的首發店鋪,例如2017年意大利品牌MARNI與H&M合作款發布時,消費者深夜在店鋪門口排隊的現象就曾引發大眾熱議。
時代財經在小紅書上發現,早在今年4月,就已有房產中介掛出H&M在南京西路(南京西路881號)鋪面進行公開招租,該商鋪共3層樓,一層至三層建筑面積分別約為1370平方米、1620平方米、1580平方米。總面積超4500平方米,整租租金為300萬/月。
某地產中介李宏(化名)對時代財經表示H&M店鋪是在今年3月決定閉店,“這一4000平米的商鋪可分割出租,200平方米起租,根據位置不同,租金為12-50元/平米/天。”
李宏說,目前商鋪大部分位置都有品牌在談,服裝品類居多,之后將陸續開業。
廣州核心商圈也關店,H&M被商場拋棄
除了上海南京西路店,位于廣州CBD核心商圈H&M高德置地門店目前也已大門緊鎖。
H&M廣州高德置地門店 時代財經攝
“H&M新疆棉事件之后,這邊都沒生意了。”與高德置地春廣場H&M點緊鄰的華為專賣店店員告訴時代財經,這家H&M在今年4月就已經閉店。
“據說是商場不讓繼續做。”同一樓層的美妝品牌銷售小美回憶,新疆棉事件之前還能看見附近寫字樓的白領在午休時過來逛街,門店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少,但隨著新疆棉事件發酵,門店明顯就沒人了。
時代財經發現,盡管大門緊閉,但H&M店鋪內部的陳設依舊維持原狀,并未進行清空處理,小美說目前品牌可能還在與商場交接。時代財經聯系到高德置地集團優托邦招商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該鋪位已開始接觸新的品牌商。
今年3月,新疆棉事件爆發以來,H&M就遭淘寶、京東等多家購物平臺下架,時代財經發現,與線下消費行為高度相關的百度地圖和大眾點評APP上也搜索不到H&M店鋪任何信息。也就是說,目前如果消費者想要查找H&M門店位置,只能通過官方網站。
時代財經在5月31日走訪了越秀區H&M捷登都會店,該店只有少部分區域有折扣,沒有快時尚品牌常有的“大減價”海報,大多數折扣僅體現在吊牌的紅色標簽上。時代財經還注意到,占據了三層樓的H&M門店導購共有5人,全店僅有唯一一個消費者在3樓的男裝區域進行選購。
H&M廣州捷登都會店 時代財經攝
“H&M的租金壓力應該很大,像H&M、Zara等國際快時尚品牌的租金通常是以直接交租和營業扣點兩種形式進行,扣點一般是該店鋪營業額的7%-8%。因為這些品牌店鋪面積相對較大,通常都上千平方米,如果銷售下滑,其租金與運營成本會大幅增加,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核心商圈。”某知名地產集團產業發展中心研策高級經理李超(化名)對時代財經表示。
李超還說,H&M這類快時尚品牌在商場招商鏈條中地位正逐步式微。他表示:“五年前,大家都希望快時尚品牌為商場引流,但現在,快時尚服裝產業正在衰退,尤其是像H&M這種社會爭議巨大的品牌,一旦合同到期或銷售額不達標,就會立刻進行處理。”
李超對時代財經強調,H&M的退出對于商場而言并不是壞事,只有這樣商場才能以更高的價格將店鋪轉租給更好的品牌。
年內遭5次行政處罰
不僅僅是關店,H&M還在中國數次陷入因產品質量問題被行政處罰的“輿論風暴”。
天眼查顯示,H&M關聯公司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僅2021年1月1日至今,就受到了5次行政處罰。處罰理由包括“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產品”“未標明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生產、銷售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其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7.8萬元,共計罰款超58.4萬元。
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黃凱認為,快品牌因質量問題遭行政處罰較為常見,但H&M相比其它涉及新疆棉花事件的品牌更為致命的是它是該事件的導火索,也獨自承擔了第一波輿論壓力。
在產品方面,黃凱認為,H&M雖然是快時尚的代表品牌,但除了極少部分設計師聯名系列,該品牌的大部分產品都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所以在民族情緒高漲的當下,線上渠道被“封殺”,線下流量驟減,明星博主更是不敢為其帶貨,H&M中國是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疆棉事件前,H&M集團業務已在承受巨虧。根據財報,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H&M的銷售額同比下降21%為400.6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01.3億元),稅前凈虧損13.90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0.45億元)。
其中,中國市場以23.88億瑞典克朗的銷售成績排名第三,是H&M十大市場中唯一正增長的區域,銷售額漲幅達21%(以本地貨幣計算)。截至今年2月28日,H&M集團在中國門店數量為502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紡服行業分析師認為,對于純直營模式的H&M來說,線下客流大幅下降,預期收入較低的情況下,在中國關店是必然的選擇。黃凱也認為,H&M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將會進一步減少,雖對集團不具毀滅性打擊,但一定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