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人社部提到:我國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
有網友吐槽:辛苦工作三十年,退休金每月連3000都不到,懷疑自己交了一份假社保。
確實,在一二線城市,相比上班的工資,養老金落差還是很大的。
我們的養老金夠花嗎?
這里要提到一個概念——養老金替代率,就是領到的養老金跟上班時工資的比值。它是衡量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
養老金替代率越高,說明老年生活的品質越有保障,反之,則表示養老生活品質下降越多。
根據世界銀行的建議,如果退休后的養老金替代率大于70%,就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在60%-70%之間,也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曾經銀保監會黃副主席在采訪中,談到了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僅為35%,他還說道,70%的話,國家是根本承擔不起的。也就是說,如果退休前你的工資是8000元/月,退休后每月大概可以拿到2800元養老金。這2800元,不光要管你的吃喝拉撒,還要負責你老了之后的醫療護理,可能買幾個保健品,去看個小病,就不剩多少了。
年輕的時候,很多都想著退休后要享受生活、要環游世界,但現實是退休后,生活的品質一降再降,甚至有人退休后還要繼續工作才能維持生活。
雖然從2005年以來,我國的養老金已經實現17連漲了。但從2005年到2015年,養老金漲幅從每年漲幅10%左右,到2016年開始漲幅下降,2020年調整為4.5%。
數據來源:《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年度報告》
10%到4.5%,養老金年漲幅降得比較明顯,也能看出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還是有一定壓力。
加上近年來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加快,未來勞動人口減少,退休人口增加。有機構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5億!目前中國有限的養老金儲備顯然難以應對不久之后的老齡化高峰,養老金替代率大概率還會繼續下降。
落到我們個人身上,如果打算依靠社保養老金,退休后肯定不能過上有質量的退休生活。
如何實現退休自由?
針對老齡化、養老金難題,其實國家也在積極尋找解決辦法,比如養老體系三支柱、開放三胎、延遲退休、延長社保繳費年限等等。
其中養老體系三支柱對我們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養老體系三支柱主要包含:
第一支柱社保養老金,這個大家都比較了解,只能作為基礎保障;
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規模很小,能覆蓋的人群較少;
第三支柱商業養老金,這個是我們能夠自己把握的,它的優勢就是每個人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金方案。
為什么商業養老金成為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商業養老保險是為數不多保證提供與生命等長、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的金融工具。
我們就以商業養老常見的年金險為例吧:
一、安全穩健,投資省心
比起基金、股票等理財方式,年金險作為養老金的優勢就是安全、穩健。這與養老的需求是一致,養老需要的就是確定性,可以看到幾十年后的結果。年金險合同白紙黑字地寫明退休后的領取金額,這是受保險法約束的。
而且,年金險非常容易操作,不需要經常盯著,也不需要掌握很多專業的東西。每年按時交保費,退休了就定期領錢,省心。
二、完成儲蓄目標,專款專用
養老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很多家庭想要提前存下這筆錢,真的不容易。根據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35-50歲人群,將近一半都沒有養老儲蓄。如果沒有投資增長,大部分人都無法實現他們的養老儲蓄目標。
年金保險,固定時間交費和領取,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儲蓄目標、專款專用。
三、利率有保證,享受復利增長
有的人覺得銀行存款安全性也很高,也是給養老存錢。為什么要推薦年金險?大家忽略了一點:年金險未來能拿多少錢,是確定的,也就是它的收益確定。銀行存款利率隨著經濟的發展,是會變化的,未來的趨勢可能就是0利率。
而且,年金險的收益,是按復利來計算的。銀行存款是單利。時間越長,復利與單利的區別會越大。
假設有10萬,利率為3.5%,投資為30年:
單利的情況下,30年后可以變為20萬,如果是復利,將達到28萬!
現有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能賺錢的時候,通過年金這類商業保險,為自己攢養老本。
畢竟有句話說得很好:基本養老靠國家,體面養老靠自己。要達到退休自由水平,不能僅靠一種養老方式,應該綜合社保、商業保險等多重手段。未來想要過怎樣的退休生活,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規劃。
如近期有配置年金險的考慮,推薦了解下:光明一生年金險
給自己存養老錢,很合適:每年領的錢多,購買要求也寬松,越長壽領越多;
想給自己或爸媽高品質養老生活,也很合適:可以入住口碑好又專業的光大養老社區;
給孩子當教育金也挺合適的:現在晚婚晚育的人越來越多,四十歲再生娃的也不少,等孩子上大學,自己怎么著也有60了,到時候就算咱自己有積蓄,有夠吃喝的退休金,每年領取的年金,給孩子當教育金也足夠用了。(邯鄲微信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