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2021年以來,貨幣政策保持穩健、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進一步提升。針對形勢變化,人民銀行加強預調微調,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穩固。
2021年前11個月新增貸款18.8萬億元,同比多增4382億元;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5%,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1%,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
2021年年初,人民銀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加2000億元再貸款支持信貸增長緩慢地區。2021年7月份,人民銀行實施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提早為下半年和2022年一季度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做好鋪墊。2021年12月份,人民銀行再度實施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降準各0.5個百分點,共釋放資金約2.2萬億元。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降至8.4%,較2018年初降低了6.5個百分點。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小微市場主體量多面廣,是經濟活力的體現,也是帶動就業的主力軍??紤]到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和小微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繼續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力度,有利于穩企業保就業,有利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除總量政策外,人民銀行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上也頻頻出招,精準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包括2021年3月份宣布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延期至年底、2021年9月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2021年末將兩項直達工具轉換為支持小微企業的常態化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這些措施既是結構性工具,也對穩住貨幣信貸總量作出貢獻。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6.4%;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98%,較2020年12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約4300萬戶,同比增長35%,普惠小微貸款實現了量增、面擴、價降。
綠色金融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當前,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金融支持,基于此,2021年,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持續較快增長。截至2021年9月末,全部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14.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截至2021年11月末,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超過1.6萬億元。
2021年,人民銀行創設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并出臺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這兩個工具既有側重點,也有共同點,即碳減排支持工具重點支持清潔能源;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重點支持作為傳統能源的煤炭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這是考慮到我國具有“富煤”的資源稟賦,要“先立后破”“兩條腿走路”,在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同時繼續支持煤炭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既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也有助于科學有序減碳。上述兩個工具共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據悉,目前,上述兩個工具已經順利落地。人民銀行向有關金融機構發放第一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855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已發放符合要求的碳減排貸款1425億元,共涉及2817家企業,帶動減少排碳約2876萬噸。
除此之外,2021年,綠色金融還在標準制定、環境信息披露、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下一步,將更加積極主動作為,健全頂層設計,引導和撬動更多資金進入碳減排領域,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全方位綠色低碳轉型。
LPR改革促進實際貸款利率下降
2021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紅利持續釋放,推動實際貸款利率在2020年大幅降低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2021年前11個月,整體貸款利率為5.07%,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其中,企業貸款利率為4.61%,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
2021年12月20日公布的最新LPR顯示,1年期LPR為3.8%。這是LPR時隔20個月后首次出現下降,此前1年期LPR已連續19個月維持在3.85%。
1年期LPR下降背后,是2021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2021年,人民銀行兩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共1個百分點,釋放2.2萬億元長期資金,每年節約銀行資金成本280億元;2021年6月份,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優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降低了中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促進銀行負債成本穩中有降;2021年12月份,降低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在上述政策綜合作用下,銀行資金成本已累積一定的下降幅度,最終帶動了此次1年期LPR下調。”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考慮到我國融資方式以銀行貸款為主,且LPR已經成為銀行貸款定價的參考基準,此次LPR降低可直接帶動新發生貸款利率降低,2022年需重定價的存量貸款利率也將同步下行,可為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提供有利環境,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是目標
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漲有跌,整體穩中趨升。2021年上半年,美元指數由強轉弱,人民幣匯率隨之升值;2021年6月以來,美聯儲不斷向市場釋放縮減資產購買計劃(Taper)的信號,導致美元指數持續走強,人民幣匯率也出現貶值;2021年9月以來,人民幣不懼美元強勢,走出先貶后升的波動行情。
對于全年人民幣匯率整體穩中有升的原因,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馬特·威勒(Matt Weller)表示,中國出口保持高增速和大量流入中國股債市場的國際資金,是今年人民幣強勢的主要原因。
面對外匯市場方面一度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人民銀行于2021年5月31日和12月9日兩次宣布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由5%提高到9%,回收外匯流動性超過400億美元。此舉意在通過收緊外匯市場美元流動性,緩解人民幣短期過度升值的壓力,同時提醒投資者避免非理性看漲人民幣單邊升值。此外,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還于2021年2月份、5月份、11月份三次召開會議,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著力提升對中小微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指出,人民幣匯率在復雜環境下保持了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會議表示,下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未來,人民幣匯率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雙向波動是常態,合理均衡是目標,偏離程度與糾偏力量成正比。”外匯市場自律機制2021年11月份召開的會議強調,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只有堅持風險中性理念,才能更好地應對外部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