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8日消息, 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以下簡稱“ME大會”)正式上線,全球頂尖醫學領軍者共聚,從“痛點”出發,聚焦新冠疫情、心臟病、癌癥、生殖醫學、抑郁癥等前沿醫學,結合互聯網科技對用戶痛點的洞察,為大眾解碼生命的前沿思考。
今年,ME大會以“痛點”為主題,意圖探尋個體、醫學、社會的痛點和解決之道,揭示生命與文明的反思與進化,推動醫學科普全民普惠。此次ME大會演講嘉賓包括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院士、《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主編Eric Rubin、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黃荷鳳院士、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林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蔡三軍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脊柱外科主任彭寶淦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以及騰訊醫療副總裁黃磊。
鐘南山院士在演講中表示,未來的醫學研發實踐還應該積極地投入前沿科技力量,并且要進一步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我們通過社區的聯防聯控策略,迅速的遏制疫情,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社會各界在醫學科普上的大力投入,讓公眾消除了恐慌的情緒,并且理解和遵守各種的防御措施,從而有效的應對了疫情。”在鐘南山看來,這次防疫的一個最大的成功之點,亦或是這次防疫的一個痛點,就是抓住了在社區領域的群防群控,在上游不讓其傳染,不讓其蔓延到更多的人。同時,他也高度認可科技在疫情中凸顯的價值:“ AI、大數據、5G、網絡,在疫情預報、疫苗研發、病情診斷方面都給予我們巨大的幫助。前沿科技是推動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個變革性的力量。”
以下是鐘南山院士的演講實錄:
鐘南山 廣州醫科大學教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尊敬的醫學同道們,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鐘南山。很高興來到了騰訊醫學ME大會。當然這是通過視頻,我們共聚一堂在這開會很不容易。今天騰訊舉辦醫學ME大會,讓醫療從業者、公眾和企業的同道們共聚一堂,共同來商討生命與醫學,探討科學如何更好地守衛生命,這是有很大的社會價值和意義的。
我們知道,我們的習近平主席(提出了)20字的抗疫精神,也就是說在“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樣的一個20字的指導下,中國取得了防控疫情的第一個階段的勝利。但是總的來說,當前全球來看,新冠疫情仍然在蔓延,今天已經超過了4000萬的人確診了新冠疫情,并且帶走了超過110萬人的生命。所以當前全球緊密合作,共同抗疫是一個最重要的任務。
這次疫情里邊我們得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也就是說,要進一步的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我們通過社區的聯防聯控的策略,迅速的遏制疫情,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社會各界在醫學科普上的一個大力的投入,這個我想比國外做的更好,讓公眾消除了恐慌的情緒,并且理解和遵守各種的防御措施,從而有效的應對了疫情。
馬化騰先生說過,互聯網的任務就是要找到用戶的痛點,解決痛點。這跟醫學的使命也很像,我們醫生也要解決人類最根本的痛點,當然最根本的痛點就是生命之痛。正如在這次疫情所感受到的,在生命之痛的面前,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全球的醫學專家需要建立一個長期合作交流的機制,分享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來拓展人類醫學能力的范圍。未來的醫學研發的實踐還應該積極的投入前沿的科技力量。
我們知道,在醫學方面,這次防疫的一個最大的成功之點,或者說我們這一次的一個痛點,是抓住了在社區領域的,在社區水平的群防群控,也就是說在上游對這個疾病不讓它傳染,不讓他蔓延到更多的人,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成績。
那么到了我們的救治等各方面,我們不管對預測病情,快速的診治,以及對病情的發展的預測,以及找出它的規律這方面,我們需要AI,我們需要大數據,我們需要5G,我們需要云網絡,在疫情的預報,疫苗的研發,病情的診斷方面都會給予我們巨大的幫助,也現在正在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前沿科技是推動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個變革性的力量。騰訊提出了“科技向善”,我很有共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希望未來能夠讓更多的業界同行、社會的力量在一起,讓醫學的科學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