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爱精品视频一区,亚洲欧美韩国,男女视频在线,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歡迎訪問財經股市網
70年巨變·邯鄲與共和國共成長
首頁 > 科技 > 正文

這些“短新聞”應用,正在試圖挑戰抖音

科技來源:愛范兒2021-08-05 09:50

     對你來說,新聞是快消品嗎?

  如果把它比作食物,你更喜歡重口味還是少油減鹽?是狼吞虎咽還是細細咀嚼?你會出門探索美食,還是等外賣 APP 為你推薦猜你口味?

  
 

  圖片來自:unsplash

  路透社新聞研究所《2021 數字新聞報告》顯示,目前,73% 的受訪者正在使用手機獲取新聞。

  有人把新聞刷成抖音,也有人愿意停下來打破砂鍋問到底。你如何消費新聞,其實就是在如何看待世界。

  算法負責投喂,你只管刷?

  一個人對新聞的消費能有多快餐?你得看看 Inshorts。

  將每條新聞濃縮在 60 個字以內,讓算法為你量身挑選今天讀什么,誕生于 2013 年的新聞資訊平臺 Inshorts,現在已經成為印度本土最受歡迎的新聞類應用之一。

  
 

  圖片來自:Inshorts

  信息爆炸的時代,注意力被爭奪,Inshorts 認為,年輕一代非常忙碌,60 字短新聞足以讓他們快速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么,創始團隊甚至說,「我們不希望用戶在新聞上花的時間多于 15 分鐘。」

  在這里,所有短新聞由一個名叫 Rapid 60 的算法進行縮寫。AI 會觀察記錄你的使用行為、你在每條新聞上花費的時間、你設置的興趣偏好……以此形成屬于你的 0-1000 分評分系統。最終,得分更高、更符合你口味的新聞會出現在信息流(也有例外:比如,編輯給某條新聞打了 1000 分)。

  打開 APP,眼前每條新聞,似乎都跟抖音視頻有著同樣的命運:算法負責投喂,你只管快速消費并把它刷走,「已閱,走你,下一條!」

  
 

  用 Inshorts 看新聞的體驗:刷刷刷!

  這絲般順滑的體驗,熟悉的手感,優美的弧線,確實很難讓人不想起前一天晚上,在被窩里刷兩小時奧運話題和袋鼠搖手的快感。

  此刻,我只想晃著 Inshorts 創始人的肩膀問:新聞到底做錯了什么,你為什么要「刷」它?

  等等,「刷」是原罪嗎?

  愛范兒曾在《為什么刷抖音會上癮?》一文指出,抖音大大小小的交互細節,能讓你大腦中的多巴胺激增,出現「行為上癮」。

  有趣的視頻內容帶來感官刺激,全屏沉浸的體驗放大愉悅,算法的投喂讓人保持期待。抖音就像是一臺明目張膽的老虎機,你永遠猜不到下一條會是什么內容,下一次手指上滑會不會有驚喜。

  
 

  Inshorts 利用的,也是同款「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創始團隊曾經在采訪中透露,這種輕松直白刷新聞的方式,比滿屏新聞標題跳轉更能吸引用戶閱讀,甚至單篇新聞停留時間長達 4-5 倍。

  能讓更多印度朋友變成喜歡讀新聞,刷到上癮似乎也是一種勝利。但細思極恐的是,這一切都建立在 60 字短新聞的前提下:信息有限且簡短,讀完還來不及思考,新聞就已經被靈活的大拇指刷走了。

  如此循環往復,一個人對世界的觀察只會永遠停留在表面。


  

  圖片來自 giphy

  不管是抖音還是 Inshorts,「刷」帶來的除了快感,還有一種掌控的錯覺。

  你以為你是嚴格的守門人,正在批改算法提交的「作業」,為感興趣的內容打勾點贊,對不喜歡的內容殘酷刷走?事實上,你很可能只是在算法定制的「信息繭房」里徒勞打滾而已。

  一些其他意見,要不也聽聽吧

  同樣是短新聞資訊平臺,Brief 選擇了另一條路子。

  這款去年推出的 APP,一面世就宣告天下,說自己有雄心壯志,想要解決新聞過載、媒體偏見和信息繭房的問題。

  
 

  圖片來自:Brief

  Brief 認為人類編輯的判斷不可替代,堅持每條短新聞都由人工挑選撰寫,稱他們的算法不會對讀者投其所好,只會為所有人提供相同且重要的報道信息。

  另外,Brief 還為每一條新聞附上報道來源、相關背景、多方觀點和完整時間線。這些操作聽起來比傳統媒體還傳統,比博士寫論文還嚴謹,甚至稱得上「文藝復興」。

  以「美國 CDC 修改室內口罩令」這一則新聞為例,你可以通過時間線了解前因后果,看美國這 1 年多的疫情相關措施。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 2020 年 3 月,特朗普考慮對紐約州實行隔離措施,并圍觀政客和學者對此的唇槍舌戰。

  
 

  新聞頁(左)、時間線(中)、多方觀點(右)

  體驗下來,我發現用 Brief 讀新聞,就像是拿到了一本極其貼心的教輔材料,它把陌生的課題解析寫得清清楚楚,等著你去探索;也像是站在了思維導圖的正中央,它指引了一些方向,但不打算太限制你延伸的廣度和深度。更像是站在了古希臘的廣場上,耳邊是關于新聞事件的各種聲音,它們都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人類編輯的選擇,就一定優于算法嗎?Brief 團隊里只有 4 個人,每天大概只更新 10 條新聞,看了兩三天后讓人不禁思考:某程度上,我是不是被邀請進入了這 4 位朋友為我創造的信息繭房?

  可惜,沒時間再細品了。最近 Brief 團隊被 Twitter 所收購,這個「古典又精英」的新聞 APP 目前已經停更了。

  你在高效利用科技,還是機器正在馴服你?

  算法還是人類?單一信源還是多元聲音?瘋狂上滑還是停頓思考?

  不管你在如何消費新聞,都逃不過一個大趨勢:跟詳實的長報道相比,我們越來越喜歡閱讀短內容了。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的「最佳搭檔」,正讓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變得碎片化、娛樂化。

 
 

  圖片來自 NYTimes

  回到 PC 年代,2006 年,技術工程師 Aza Raskin 剛設計出「無限向下滾動」,來取代網頁的「左右點擊翻頁」。當時他認為這樣的交互更人性化,不會打斷閱讀思路。12 年后,他在接受 BBC 采訪時表示內疚,稱沒想到這一創新會在日后被應用得如此上癮,讓人們看手機的時間遠超必要。

  「如果你不給大腦時間來控制沖動,你就會繼續刷下去。」

  今天,任何人拿到一部手機,不需要過多學習就可以快速「刷」起來。這個手勢,成了一種當代心照不宣的默契。

  
 

  一張有味道的 gif,圖自電影《寄生蟲》

  聊起「刷」新聞這一話題時,頭部 up 主喬納森跟我分享了某天偶遇的、讓人警惕的一幕:

  在公共場合里,3 歲孩童捧著手機刷抖音,聲音大到讓所有路人都不得不在意。大概是小朋友刷到了一條很喜歡的視頻,他將它重復播放 3 遍,一遍又一遍,回味無窮。從小開始

  接收高強度的多巴胺刺激,沉迷在「刷」的快感里。這些游戲般「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將如何塑造下一代年輕人的行為和思考模式?這又算不算是機器正在馴服人類的經典一幕?

  
 

  圖片來自:CNET一開始,我們為了高效,向算法讓渡自主探索和選擇的樂趣。然后,我們讓渡思考的能力。最后,我們的喜怒哀樂,都由眼前這塊 6 英寸左右的小屏幕所掌控。這種《黑鏡》式劇情聽起來荒誕,但一直在我們身邊發生。

  保持清醒,保持思考。追逐和解鎖互聯網新姿勢的同時,別忘了保有一些站在古希臘廣場、停下來傾聽思索的「返祖」能力,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課題。

下一篇:拼多多收編微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財經股市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QQ:2261036103,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新聞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原| 遂平县| 芦山县| 靖西县| 博爱县| 西藏| 常山县| 淄博市| 建宁县| 冷水江市| 浠水县| 青岛市| 天水市| 两当县| 福鼎市| 平谷区| 河南省| 独山县| 长寿区| 江源县| 旌德县| 东阳市| 江都市| 大理市| 万山特区| 拜城县| 阿城市| 大竹县| 三门峡市| 绍兴县| 洛浦县| 泸西县| 五大连池市| 芒康县| 嘉义县| 马公市| 平谷区| 手机| 长治县| 万安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