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融合應用正處于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期,目前國內的5G基站數量即將突破百萬大關。
在此前舉行的2021世界5G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目前我國已開通建設5G基站99.3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95%以上的縣區和35%的鄉鎮,5G終端手機連接數超過3.92億戶。
但商用兩年來,關于5G的“噪音”也不少,全球各個國家商用的步伐不一致、成本高居不下、應用的碎片化都讓5G應用的快速落地變得不那么樂觀。
5G網絡到底擁有多大的變現能力?爆款應用是否已經足夠成熟?目前這些問題仍然需要時間回答。
但從戰略的布局來看,作為未來最有商業前景的技術布局,5G代表的不僅僅是新一代通信技術革命,更承載著6G來臨前的“連接經濟”探索的重任,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已開始啟動6G研究及布局,而根據最新的消息,我國首屆6G研討會也將在近期召開。
根據中國信通院官網消息,IMT-2030(6G)推進組將在9月中旬圍繞6G潛在關鍵技術主題進行討論,內容包括6G無線融合通信及新頻段、6G無線新物理維度及技術和6G網絡架構與技術,涵蓋增強型無線空口技術、新物理維度無線傳輸技術、通信與感知融合技術、內生智能的通信網絡、新型網絡架構、網絡安全等十多個重點科研領域。
而國內廠商方面,已有華為、中興、OPPO和vivo等廠商公開表示,已對6G技術展開研究工作。
9月11日,華為發布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簽發的公司總裁辦電子郵件,表示6G將在2030年左右投向市場,華為在2017年開始對6G研究的投資。
“6G面臨的技術環境更加復雜,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異構計算、內生安全等都將帶來影響。6G能否做出科學的選擇,借鑒該借鑒的,吸收該吸收的,讓6G因為這些多樣化的技術變得更有價值,而不要只是變得更復雜、更臃腫。”徐直軍說。
中興通訊(34.180, 0.00, 0.00%)則在2018年成立了專門的6G研究團隊。中興通訊首席科學家向際鷹在8月底的一場演講中表示,“6G的愿景需求非常誘人,但我們現在面臨的技術現狀并不樂觀,最近關于非經典通訊技術的研究也非常熱,但他們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很難做到端到端,而且離成熟度有比較長的路要走。”向際鷹說。
手機廠商方面,第一財經從OPPO獲悉,該公司已面向6G組建預研團隊,對6G業務和技術需求、關鍵技術、系統特性等展開早期研究工作,并已初步針對相關技術設想建立AI仿真訓練平臺。
vivo也成立了6G研究團隊,在內部預測中,2023年前6G標準協會將確定6G的愿景、指標與項目,并深入到技術層面的研發探討、單點技術的驗證。2025年將正式啟動6G,用大約3年的時間實現6G標準制定,2028年左右會形成第一個版本,最終到2030年達成6G規模商用。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已成為6G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當前6G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8萬項,其中我國專利申請占比 35%(1.3萬余項,約合1.58萬件),位居全球首位。
但對于6G的長遠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近日也在公開場合表示,要避免陷入技術演進的路徑依賴,要以需求布局6G的研究和發展,不能以技術趨勢代替應用需求。“6G真正的需求應該來源于市場,聚焦解決實際問題。一定要避免臆想、武斷,不能以技術趨勢代替應用需求。”陸建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