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G網絡建設要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到“十四五”末,中國要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力爭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6個,實現城市和鄉鎮全面覆蓋、行政村基本覆蓋、重點應用場景深度覆蓋,其中行政村5G通達率預計達到80%。為實現這一目標,5G網絡建設要在2022年著力解決好哪些關鍵問題?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所研究總監黃玉潔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統籌推進綠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5G網絡低功耗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統籌推進綠色5G網絡在區域、城鄉的均衡布局。
二是發揮好5G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中的作用。要以國家及各地5G發展相關規劃、政策文件相繼落實為契機,鼓勵和引導產學研用結合,積極開展5G行業應用標準體系建設,加速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向鋼鐵、水泥、有色等行業領域的滲透,推進成熟、可復制商業模式在更廣范圍、更多領域的規模應用,助力經濟社會各領域節能減排。
三是做好5G應用創新探索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要順應個人用戶和行業用戶需求,積極探索實踐5G融合應用商業模式。“此外,還要統籌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協同推進覆蓋基礎網絡安全、新型融合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的多層次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提高5G應用部署的質量和速率
作為5G建設“主力軍”的電信運營企業,更是將5G建設作為工作重點,推動5G網絡建設從城市走向鄉鎮。2022年,如何提高5G應用部署的質量和速率,推進5G與其他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深度融合,考驗著全行業的智慧。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研究員李佳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首先要繼續秉持適度超前建設原則,提升5G網絡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倒推建設進度,實現到“十四五”末期,城鄉、行政村基本覆蓋、重點應用場景深度覆蓋的長遠目標。
第二,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制約5G網絡推廣應用的一個較大問題。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可以出臺并實施更加有效落地的支持政策。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新路徑。
第三,優化網絡資源配置,鼓勵運營商共建共享,最大限度避免重復投資和建設等浪費網絡資源的行為。共建共享也讓5G網絡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
第四,要重視解決5G發展過程中數據和網絡安全問題。目前,我國數據資源管理、網絡空間治理等問題需要更好地借鑒國際成熟經驗、加強對相關企業監督檢查、提升公民和企業的信息安全意識,營造更好的5G發展環境。
加快釋放“5G+工業互聯網”潛能
5G建設發展提速釋放了數字經濟乘數效應,賦能實體經濟。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已經進入深化融合和深度應用階段,未來發展需要“雙輪推進”:推進“5G+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推進“5G+工業互聯網”從重點行業向全行業深度應用,支撐工業領域加速數字化轉型。加快釋放“5G+工業互聯網”潛能,必須從基礎設施、供應鏈體系和平臺商業模式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快建設可靠、靈活、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支撐制造資源的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一方面,“5G+工業互聯網”重點在網絡互聯和數據互通方面加快突破,精準連接企業各部門、上下游企業、用戶和產品等數據;另一方面,探索面向業務應用的共享、交換、協作和開放,加快推動各領域通信協議兼容統一,努力實現互通互操作,探索建設數據交易平臺,形成完整貫通的數據鏈,著力激活數據潛能。
二是完善工業互聯網產業供應鏈體系和產業生態圈。“5G+工業互聯網”須營造我國工業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發展彼此賦能、相互促進的生態,重點在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工業軟件發展兩個方面,開發讓企業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工業軟件至關重要,把解決中小企業痛點的工業軟件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是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需要在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個重點行業實踐的基礎上,加快探索推動“5G+工業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進一步優化“5G+工業互聯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工業制造領域深度融合,從生產輔助向生產核心環節滲透,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