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內卷”
距離“雙11”尚有三天,各個品牌手機已經按捺不住祭出各種優惠,11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這個“雙11”幾乎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手機售價最低的一次,蘋果最新款iPhone14發布不足一個月,就降到5200元左右,而安卓陣營中,2000元就能買到性能配置均衡的“水桶機”,1000元價位的產品更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
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觀察到,今年7月發布的小米12S Ultra,“雙11”期間疊加平臺優惠直降600元;OPPO、vivo、榮耀等多款機型也都大幅降價,促銷幅度約為200-800元;三星價格更是“大跳水”,今年3月發布的Galaxy S22 Ultra降價1900元,去年8月發售的Galaxy Z Flip3跌出歷史新低價,直降2700元。
OPPO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雙11”期間,公司為消費者準備了超過共計10億的讓利福利,覆蓋OPPO及一加多款爆款產品。此外還有準備最高24期分期免息、手機周邊贈品等活動。
針對此番降價,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瘋狂降價的背后也隱含著商家精細的考量,首先從產品分類看,一般而言高端機、旗艦機利潤空間大,留有優惠的余地更多,通常能實現千元以上的價格降幅,對于銷售的幫助非常明顯,而3000元以下的機型本來就主打性價比,而且市場關注度低,降價未必能換來銷量提振,所以即便在“雙11”這個節點上優惠也是有限。
其次從市場需求看,如今手機產品趨于時尚化、快消品化,當年新款往往備受關注,往年款式則成為明日黃花,所以一般上市時間越長的手機降價幅度越大,對于廠家、經銷商而言也是庫存出清的機會。
需求衰減
業內觀點指出,拋開企業對市場的考量,今年“雙11”手機價格跳水的主要原因,還是意欲借促銷之機提升今年以來的慘淡銷量。
根據中國信通院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8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75億部,同比下降22.9%,另據市場調研機構IDC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113萬部,同比下降11.9%,實際上,手機似乎在整個世界市場上都賣不動了,根據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9%至2.98億部。
不過降價的效果倒是立竿見影,據京東數據顯示,Apple、小米、華為、榮耀、iQOO品牌手機成交額1秒破億元,OPPO、vivo、三星、一加、摩托羅拉、魅族品牌手機成交額10分鐘同比增長100%。
針對這種情況,業內調研機構認為,雖然大幅降價能夠短期內刺激購買欲,但手機產品同質化,創新力不足,想象空間見頂的整體狀況依舊難見好轉,用戶換機意愿減弱成了癥結所在,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經超31個月,而Strategy Analytics給出的時間為28個月,并且仍有繼續延長的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手機廠商正加速軟件生態戰略的布局。11月8日,在2022 vivo開發者大會上,vivo正式發布了OriginOS系統的最新版本——OriginOS 3。據vivo 副總裁、OS 產品副總裁周圍介紹,在IoT領域,vivo聚焦用戶核心場景,深耕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智慧辦公、運動健康、影音娛樂五大場景,持續推出新功能,提升用戶體驗,攜手生態合作伙伴為用戶持續共建萬物智聯體驗。
革新之道
有鑒于此,如何刺激手機用戶的換機欲望成了問題關鍵,目前廠商給出的答案是,緊跟市場熱點,加快產品迭代。
例如折疊屏手機便是不少廠商“押寶”所在,根據IDC的數據,國內上半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超110萬部,同比增長近70%,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折疊屏產品出貨量更是超過100萬部,同比增幅約246%,主流手機廠商除了蘋果之外,紛紛開發出自己的折疊屏產品。
更大力度的推陳出新,是否就能恢復手機市場的繁榮?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也采訪了小米、榮耀等手機企業,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產業觀察家許意強認為,當下手機產品看似日新月異,但更多屬于“微創新”范疇,劃時代作品難覓蹤影。他認為,新鮮款式、外觀的刺激也會邊際遞減,想要重振手機市場,需要從底層邏輯為手機找到新的定位,例如融入智能家居、萬物互聯的大背景,或者從健康、安全角度與用戶進行更深的綁定。
如專家所言,OPPO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踐行這一理念,OPPO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其折疊屏產品,能在日常生活、娛樂、辦公等高頻場景帶來創新的使用體驗,例如大屏觀影、大屏游戲、大屏金融等應用,懸停功能也為辦公、娛樂、生活等場景帶來全新體驗。目前,ColorOS在TOP1000折疊屏應用適配率已經達到了85%。
“期望借助雙11等大促,將年底的銷售表現拉高到很高的水平依然不容易。面對持續變化的宏觀環境,現在對整機廠商來說,更加重要的應是如何平衡在維持一定銷量背景下,能夠繼續對前沿技術和生態能力部署的儲備,以應對未來的發展脈絡。”許意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