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央行宣布二代征信系統正式上線,面對“史上最嚴征信系統”的亮相,不少有關信用卡的新規也隨之出爐。其中信用卡逾期新規,將涉及個人征信,記者提醒廣告市民在“暢快”用卡之余一定要記得按時、足額還款,如果產生逾期,要盡快和銀行協商。此外,一些打著“逾期協商”名義的中介公司宣稱可以幫客戶跟銀行協商分期,面對此類“灰色地帶”需要特別警惕,別因貪圖小利帶來更多風險。
信用卡新規“拯救”逾期持卡人
記者了解到,在2020信用卡新規實施后,信用卡逾期所產生的滯納金會被違約金取代。并且違約金、年費、服務費均不允許加收利息,杜絕了利滾利的情況出現;信用卡最低還款額可低于10%,免息期最長可達60天;信用卡取現將會計入最低還款額,定當月取現金額會進入本月賬單最低還款額度,必須一次性還清,否則就會造成信用卡逾期。此外,新規規定,信用卡逾期不還后很有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尤其是惡意透支信用卡、經發卡銀行兩次有效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將構成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從而被量刑定罪。
對于逾期的界定,信用卡新規明確為,逾期30天以內,將會面臨逾期催收、逾期罰息,還會影響個人在銀行的信用度,有可能進入銀行信用黑名單,日后想要再申卡、申貸就會變得十分困難;逾期30天以上,除了面臨催收、罰息以外,還有可能造成央行征信污點,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是一個月向央行呈報一次用卡信息與數 據;逾期一旦超過三個月、連續六個 月,且多次催收仍拒絕還款,最終會 被銀行起訴。
因此,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時,一 定要按時還款,因為特殊原因導致逾 期,但自身擁有強烈還款意愿,且還 款能力穩定,可以和銀行協商停息分 期還款。一般銀行個性化分期還款最長期限可達5年,也就是停息掛賬,同時將減免相關產生的利息和違約 金。停息掛賬之后,銀行不會對持卡 人進行催收或起訴,但持卡人需每月 按時還款。
“逾期協商”信息遍布電商平臺
面對信用卡逾期難還問題,一些債 務中介從中發現了“商機”,他們將目標 鎖定在信用卡逾期群體,宣稱可以幫客戶跟銀行協商分期,不僅不計利息,本
金還可以最多分60期償還。
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逾期協商”等關鍵詞,會彈出很多店鋪,這些商鋪的首頁介紹里多含有“規劃分析”“協商還款”“法律中心”“信用卡逾期強制上岸”等字樣,具體商品的廣告詞也基本雷同,由“免息”“停催”“信用卡逾期別怕”等字樣組成,這樣的商鋪最低50元就可以為客戶做一份“規劃”。
記者與一家店鋪取得了聯系,以名下有信用卡逾期5萬多元為由咨詢,賣家說,最長可以給記者爭取到36個月的分期付款,這期間沒有利息和違約金。記者表示想分為60期償還,賣家表示,分期付款的期限由銀行根據逾期金額、持卡人之前用卡情況、用卡賬單等綜合評估,不是持卡人想分幾期就分幾期。而商鋪的“服務費”,賣家將按照總金額的5%行業標準收取。
對“灰色地帶”勿存僥幸心理
帶著“逾期協商”是否合規的疑問,記者向專業人士進行咨詢,得到的結果是,逾期協商并不是鉆銀行空子,也不是違法犯罪,它只是暫時無法還款時的正常操作手段。就像上述賣家的回復:“我們是正規公司,跟銀行簽了保密協議。下單后我們會進行操作,成功后會聯系你確認‘收貨’。流程走完后,你可以自己到銀行進行確認,我們保證‘質量’。”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醒逾期持卡人,一定要謹慎對待這些債務重組的中介機構,對“灰色地帶”勿存僥幸心理,別因貪圖小利帶來更多風險。網上這種“被中介騙了服務費”“沒辦成逾期協商也不退錢”的新聞已經不新鮮,甚至有些中介會教唆持卡人編造謊言,慫恿甚至直接幫助持卡人出具虛假證明材料,這種行為已經構成欺詐。一經核實,借款人不僅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已付的高額中介費也將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