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數據顯示,最近3個月中,僅有1只新股連板數量超過10,3個及3個以下連板就開板的新股也為數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新股上市相對較少、連續漲停板數量大降等原因,打新江湖正醞釀著一場深刻變革。
“無風險”收益降低
康龍化成是近期市場上最為耀眼的一只新股,從1月28日上市到2月21日開板,共獲得13個連續一字板,也成為最近3個月上市的新股中唯一一只連板數量超過10的個股,因此,康龍化成的中簽者也成為近期市場難得的幸運兒。
但相比康龍化成,其他新股的中簽者則沒有如此好運,不少新股甚至只在1、2板之后就迅速開板,中簽者收益大大降低。如2018年12月28日上市的上機數控,在1個板之后即開板;1月16日上市的青島銀行,在2個板之后即開板;同時在1月末上市的青島港、華致酒行、威爾藥業3只新股,也只獲得了3個板之后即開板。
來自新時代證券的數據顯示,新股開板漲幅方面,2019年以來共開板新股14只,平均開板漲幅114.07%,較2018年1月245.61%的平均開板漲幅明顯下降。因此,以往被認為“無風險”收益的打新也不得不面臨“收益驟降”的煩惱,“躺著掙錢”是越來越不容易了。
“以前中簽就跟中大獎了一樣,但現在中簽的收益率已大不如前。以往中簽就是3、4倍的收益,現在幾個板就開了。如果只中一簽,實在沒太多收益,我有時候都甚至忘了打新。”一個人投資者如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對于資金此前為何會如此熱衷新股,基巖資本表示:“主要是跟新股發行制度有關。新股發行市盈率通常不低于23倍,且較同行業的估值水平有明顯的折價,因此一旦中簽就會有賺錢效應,有利于新股順利發行。中簽者預期更高的收益,開板前不會賣出,新股上市之后會有多個漲停,市場也形成了炒新股的傳統。”
分析人士指出,打新收益的實質是新股PE較低,一般被限制在不能超過23倍,新股上市之后可以有較高的估值預期,這就為后續炒作提供了機會。但隨著目前新股開板速度越來越快,資金參與新股炒作的熱情也在不斷降低。
市場對新股定價意識增強
由于市場因素,2018年時,新股炒作現象就有減少的征兆,當年7、8月份時就有大量的新股迅速開板,養元飲品、華寶股份等個股上市第二天即打開漲停板。華泰證券數據顯示,2018年開板新股漲停板平均數量為7.87個,平均開板漲幅215.5%,與2017年全年均值6.99個、224.2%相近。在華泰證券看來,部分新股迅速開板實際上標志著市場對新股定價意識的增強。
而在2019年的新股上市表現中,新股迅速開板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常態。同時,有關“取消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也被市場熱議,尤其是在當前制度下,創業板新股更容易被熱炒。
對此,基巖資本表示,近兩年市場風格偏重價值股、藍籌白馬,市場上仍有大量投資者偏好炒小炒新。從兩個市場的股票構成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偏向于高科技,市場對此類公司予以較高的估值。而主板多是傳統行業,金融、地產等估值相對較低。此外創業板上市公司一般市值較小,股價容易受資金影響。
在深圳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看來,取消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對市場是有利的。“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其實是在2014年之后才實施的。在2014年之前,有些新股漲幅是超過10倍的。在實施這一制度后,10倍股就很稀少了。在當前制度下,一般新股都要經過好幾個漲停板才能開板,投資者在二級市場只能以非常高的市盈率買進去,這會對二級市場造成嚴重的虧損效應。取消這一規則后,新股會得到更好的定位,也是二級市場良性循環的一個過程。”
“躺著賺錢”漸遠去
目前,A股其他市場板塊新股市場化的定價機制還未形成,但科創板有可能成為這一制度突圍的關鍵。此前監管層發布的信息顯示,科創板股票的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相比主板市場放寬了一倍。此外,為盡快形成合理價格,新股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在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看來,科創板目前確定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新股上市發行定價方面,上市企業將全面采用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方式,發行價不設限制。這意味著科創板的打新,也將會是高風險的投資,這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此,申萬宏源證券也指出,科創板漲跌停限制作出重大突破,意味著新股上市后股價波動將明顯加劇,上市初期股價表現將更加分化,新股申購收益的確定性將有所減弱,投資風險上升,如何選擇優質新股以及尋找兌現新股收益賣點的難度將大大提升。
在基巖資本看來,未來A股也會向歐美、香港等成熟市場的制度演進。但當前沒有必要取消新股漲跌幅限制。“要取消漲跌幅限制就要配套T+0和注冊制,現在雖然新股還是會連續漲停,但發行多了,資金分流大,后面新股的溢價會越來越低。另外市場整體估值很低,有大把比新股有價值的標的,這也會倒逼新股的發行估值下調。”
分析人士指出,在制度改革與市場認知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新股炒作或成為歷史,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將逐步接軌,市場定價以及價值重估的階段將到來。而單純依靠打新就能躺著賺錢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未來將更加考驗投資者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