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的復蘇計劃取決于其代工廠項目,即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他已向華爾街承諾,今年將開始披露這些客戶的名字。即使只有一個大品牌,也能幫助投資者證明英特爾股價在過去 12 個月上漲 47% 是合理的,因為當前英特爾的銷售額正在下滑,公司一度吹噓的利潤率也在收窄。
代工廠計劃是英特爾幾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戰略轉移。從一開始,英特爾的商業模式就是設計和制造自己的芯片,比如奔騰、賽揚和至強,這些芯片驅動著全球的計算機。但如今,英特爾已經失去了技術優勢,導致一些 PC 制造商改用競爭敵手 AMD 的產品,而數據中心運營商甚至開始設計自己的芯片,或轉向英偉達。
而進軍代工市場是向業界展示英特爾已恢復其制造實力的機會。62 歲的基辛格表示:“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要做大,還必須是一家代工廠。當前,我們正在爭取一些客戶。”
雖然英特爾還沒有披露其代工業務的客戶名單,但已經采取了一些初步措施。愛立信已承諾,將在英特爾的工廠生產一些網絡芯片。亞馬遜也表示,正考慮使用英特爾的工廠來封裝芯片。高通公司也在觀望英特爾的芯片制造技術。
如今,分析師和投資者正在等待的是:一個愿意提前付款以保證供應的旗艦客戶。如果真像基辛格所說的,今年就會公布名單,那么也只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基辛格表示,已經有一家客戶為將來的供應預付了費用,但并未透露客戶名字。
研究公司 Sanford C.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稱:“所有人都在等待。但即使英特爾真的公布了名單,那么真正獲得營收也要幾年之后了。總之,前路漫漫。”
眾所周知,英特爾已經主導芯片市場數十年。如今,不但技術落后,營收也低于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市值也只有英偉達的一小部分。
目標 2025 年實現技術領先
基于基辛格的計劃,英特爾要在 2025 年前奪回技術領先地位。作為卷土重來計劃的一部分,英特爾正在亞利桑那州、愛爾蘭、以色列和德國建廠。其最大的賭注是在俄亥俄州的一家新工廠,預計將成為該行業最大的工廠。
顯然,這是一次耗資巨大的行動。升級和擴建工廠抹去了英特爾的利潤,消耗了一度引領行業的現金儲備。基辛格也清楚,要超越臺積電,讓潛在客戶相信英特爾的制造技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說:“我們很清楚,臺積電和三星在這方面真的很擅長。他們已經做了 30 年,而我們只有兩年,還有很多東西要學。”2021 年,基辛格臨危受命,在闊別英特爾 10 年之后重返公司,出任 CEO,帶領英特爾開啟了新一輪轉型。
但積極的一面是,對最先進芯片生產的需求只會不斷增長。而且,客戶也希望實現供應商多樣化,不要過于集中。
誰將成為英特爾的代工客戶?
那么,英特爾的代工客戶會是誰呢?Sanford C.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稱,一些投資者希望是英偉達。英偉達 CEO 黃仁勛也曾表示,對使用英特爾代工持開放態度。
英特爾的長期競爭對手 AMD 也有可能成為客戶,但可能性很小。早在十多年前,AMD 就放棄了自主生產芯片。與英偉達一樣,AMD 將制造業務外包給臺積電。近期,當被問及使用英特爾代工的可能性時,AMD CEO 蘇姿豐(Lisa Su)委婉地表示,與臺積電的合作很愉快。
研究公司 Wolfe Research 分析師 Chris Caso 認為,對英特爾來說,獲得亞馬遜、谷歌或微軟這樣的客戶更容易些,因為它們與英特爾沒有競爭。但無論哪家大客戶,都需要得到英特爾的保證,在制造方面不會出現失誤。
Chris Caso 說:“英特爾面臨的挑戰是:需要向這些客戶證明,英特爾的制造能力已經復蘇。畢竟,這些客戶是在拿自己的生意做賭注,因為臺積電一直很可靠。”
基辛格認為,他正在說服那些唱反調的人,英特爾正卷土重來。今年公司股價的反彈,也驗證了這一點。但他也承認,英特爾還需要贏得一家大客戶的支持。
他說:“歸根結底,這將取決于英偉達、亞馬遜、谷歌、微軟、高通或蘋果是否相信:他們能與英特爾合作打造出更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