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天氣繼續影響中東部 山西、山東等地降溫幅度較大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3日),2020年12月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是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12月29日至1月1日(全國型寒潮)。與歷史同期相比,盡管冷空氣(包括寒潮)次數并不偏多,但這兩次都是全國型冷空氣過程,影響范圍大,冷空氣強度較強。
寒潮天氣繼續影響我國中東部,受強冷空氣影響,6日08時至8日20時,東北地區東部和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大部、臺灣島等地大部將先后降溫6~8℃,其中,山西南部、山東中南部、江蘇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浙江、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0℃。
降溫過后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江南南部到華南北部,-10℃線將南壓至秦嶺到江淮東部一線。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將有4~6級偏北風,陣風7~9級。中央氣象臺1月6日06時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
雖然,與2020年末寒潮相比,本次寒潮過程降溫幅度總體不及上次,但由于是在較低的基礎氣溫上繼續降溫,因此降溫后的氣溫低點要低于2020年末寒潮過程,像是沈陽7日最低氣溫-27℃,濟南今天最低氣溫-17℃。另外,6日至8日,中東部不少地方的最高氣溫也將創下今冬以來新低。
今明天南方雨雪增多 山東半島局地或現暴雪
相比于大風降溫,本次寒潮南下過程中帶來的雨雪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在南方;而且由于水汽輸送有限,總體降水量也比較小。但是,山東半島東部地區將面臨一次較強的冷流降雪過程,局地有大雪或暴雪,主要降雪時段是在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東北地區中東部、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山東半島中東部、新疆南疆西部和南部山區、西藏西部和北部、甘肅南部、江漢西部、西南地區東北部、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西藏西部、新疆南疆西部山區、山東半島東部、湖北西南部等地局地有大雪或暴雪。西南地區東南部、江南大部、廣西中西部、臺灣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雨或陣雨,局地中雨。
明天,新疆南疆西部山區、吉林東部、山東半島、西北地區東南部、西藏東南部、西南地區東部、湖南西部和南部、云南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其中,山東半島北部、四川盆地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云南東南部、廣西大部、臺灣島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局地有中雨。
今冬為啥這么冷?專家解讀
《新京報》報道稱,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3日),2020年12月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是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12月29日至1月1日(全國型寒潮)。與歷史同期相比,盡管冷空氣(包括寒潮)次數并不偏多,但這兩次都是全國型冷空氣過程,影響范圍大,冷空氣強度較強。
專家解釋,由于入冬以來,歐亞中高緯被“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控制,東亞冬季風偏強,且這樣的環流型在12月內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持續的“西高東低”經向型環流和持續偏強的冬季風是導致2020年12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的直接原因。
此外,赤道中東太平洋最近即將達到峰值的拉尼娜現象和秋季北極海冰偏少是兩個不容忽視的信號。歷史統計分析表明,在多數的拉尼娜年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較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且強度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也較大。
而2020年9月北極海冰異常偏少(歷史第二少)。已有研究指出,9月北極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偏強。2020年夏季監測顯示,北極地區大氣環流表現出典型的AD負位相,其模態指數達到歷史最低值,因此這也有利于今年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偏強,東亞冬季風偏強。
總的來說,導致目前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和偏強的東亞冬季風,拉尼娜和秋季北極海冰偏少為今年冬季風偏強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條件。
防御指南:
1、人員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產上做好對大風降溫天氣的防御準備;
2、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3、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戶外作業人員注意安全;
4、留意有關媒體報道大風降溫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
5、交通、公安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道路結冰應對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