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一共有22篇,隨著歷史的變遷,能保存至今的一共有18篇。它是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志怪著作。它記載了許多荒誕不經、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與寓言故事。例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這些都是較為典型與著名的故事,而接下來要說的是《山海經》記載的扶桑神樹。
《山海經·海外東經》:“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這是山海經中對扶桑神樹的一句描述。扶桑神樹又名通天神樹,連通著“神界、人間、冥界”三界大門。樹上住著10個太陽,每個太陽都由一只三足烏承載著在空中。它們輪流工作,每日都會有一個太陽高掛樹端,剩余的九個太陽便留在神樹下,日復一日。
扶桑神樹的傳說從先秦流傳至今,在世人的見解中一直僅限于神話。直到1986年考古專家在四川省鴨子河南岸三星堆遺址中,挖掘出了一顆青銅樹。
這顆青銅樹,高384公分,在專家把頂端的殘缺部分修復后,大概有5米之高,整顆樹木發綠,底部有一個與樹身大小相當的底座。樹干筆直,樹枝分為三層。每一層都有三根,共有9根,并且統一彎曲朝下。樹枝的中部有短樹枝延伸出來,在每根短樹枝的頂端都矗立著一只仰頭的小鳥,顯而易見,這是“九日居下枝”的現象。從而專家判定它并非是一顆普通的樹,后經查閱歷史文獻,發現它和扶桑神樹的形狀十分吻合。因此,許多人把它稱為世界上最早的神樹。
根據科學研究出來的天文知識,扶桑神樹原本只是一個神話,如今卻挖掘出來關于它的文物,這讓眾多考古專家陷入沉思:是古人早就已經知道了這些神話?還是說這些神話傳說是真實存在呢?
考古專家也曾嘗試著在古籍中尋找答案,苦尋無果,最終它成為了一道謎題。后來還有專家直言,它就是傳說中的扶桑神樹,也有的專家根據神樹的構造,推測它只是古人用來祭祀的器物。
青銅樹
那真相到底是什么?站在科學的角度上說,這種神話傳說是有失真實性的,只是大家心目中的美好向往。當然,這并不代表所有的神話傳說都是虛構的,也有部分神話傳說在現實生活中留存著一些“證據”。
女媧雕像
例如早些年在遼寧牛河梁遺址中發現了一個與真人相似度極高的泥制女神雕像,雕像的上臂塑件空腔內帶有肢骨,在專家深入研究后推測這是人的骨頭。除此之外,在雕像的周圍還發現了1500個煉銅坩堝,以及無頭無尾無足的玉龜。它們的見世不禁讓人猜測女媧黃土造人和補天的傳說或許是真的存在。
山海經里的故事,玄幻的令人心馳神往。不管是女媧補天、黃土造人,還是連通三界的扶桑神樹,它們曾經是否真實的存在過,對我們的生活來說,并沒有多大的影響。可透過神話,人們能感受到古人對美好事物的憧憬;通過文物,也能了解古人在藝術上的造詣。在現代文明的今天,探索古老的文化,何嘗又不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