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門時間保持“舊規”
新學期,本市明確義務教育學校按規定安排教學時間,小學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時20分,中學一般不早于8時。家長還能早送孩子到校嗎?
李奕說,不同類型單位上下班時間不同,家長有安排好自己上班時間和孩子上學時間的需求。為此,本市在嚴格執行“新版”中小學上課時間的同時,各學校開門時間仍然保持“舊規”,按照原來的時間點開門,方便家長送孩子。
李奕提醒家長,如果確有需要在學校開門前送孩子到校,一定要和學校、班主任及時溝通,做好交接,而不是直接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時接學生,也會委托學校的其他老師或門衛做好學生入校的工作,保障學生安全。”李奕說,上課時間延后,最終目的其實是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需要學校、家長,甚至社會各界作出一些調整和努力。
教師輪崗精研高質量作業
不少中小學生感受到新學期的作業少了,家長怎么檢驗孩子的學習情況?李奕解釋,在“雙減”政策落地的過程中,對作業的要求是“減量提質”,學校要重點研究作業載體和素材的選用,讓所留的作業具有診斷和學情分析的功能,鞏固當天所學知識。
“這一點在教師的交流輪崗中,已經有了可喜的變化。”李奕說,在促進干部教師交流輪崗的過程中,特別注意把一些骨干、特級教師流動到教研組的崗位上,目的就是要利用這些教師的經驗去研究高質量、少而精的作業,“很多教師為新學校帶來了新的課堂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方案,通過與教研組的交流研討,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學科類作業輔導的效果,很多學校的學生反饋能夠在學校完成作業。”
作業質量的提高,也需要家校溝通過程中的互動。李奕說:“家長可以通過和科任老師的溝通,掌握孩子學習情況,了解各科作業結構和完成時間,針對孩子的薄弱項,請老師給出專業建議。”
課后服務時間學生家長自選
目前,全市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開展至少2個小時的課后服務,是否意味著參加課后服務必須要到17時30分才放學?
李奕表示,學校每天會提供包括學科類作業輔導、體育類、綜合素質類等多元化的課后服務內容,但并不是“一刀切”地規定放學時間、要求所有學生都參加,“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自愿參加,不強制要求必須參加。”
減負,不僅課后時間實現“選擇自由”,還要把周末、寒暑假的時間還給學生。李奕說,“雙減”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打破以往“全民上補習班”的現象,“這些時間,建議家長合理規劃,有意識地構建家庭教育的供給結構,周末和孩子一起健身、閱讀,假期旅行中一起設計路線等,讓孩子從家庭、社會中有所收獲,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