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訴焦慮
家長代表陳女士說:“‘雙減’減了作業減不了我的焦慮,而且越減越焦慮,會不會別人的孩子都在偷偷地跑,就我家孩子在慢慢地走?還有,作業量減了,孩子的練習達不到一定的量,很難達到考試的要求,這不是政策中減少考試次數就能解決的問題;為數不多的考試只評等級不公布具體成績,同一等級的分數可能跨度多達30分,家長無從知道孩子的學習效果,萬一孩子掉隊了,考不上好學校怎么辦?”
家長代表支女士說,孩子作業少了,回家后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用來做運動、玩樂器、做家務或者閱讀。但是,因為校外學科培訓不能在周六日排課,有一些孩子放學后就要趕去補課,更有的家庭請來私教,感覺孩子又要在另一賽道上奔跑,非常辛苦。
學校談壓力
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副校長葉和麗說,“雙減”之下,學生身上減輕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師來“負重前行”。該校小范圍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實施課后延時服務后給教師會帶來一定的影響,86.4%參與者表示工作量有增大,74.4%參與者表示沒有更多時間顧及自身家庭,64.2%參與者表示工作壓力增大,57.4%參與者表示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響。同時,學校也面臨著教師在校時間延長,職業幸福感有所降低;師資力量配備不能完全滿足課后服務的學生素養全面發展的要求等實際問題。還有少數老師反映不敢在家長群交流孩子的作業情況,不敢讓孩子自行檢查和改正作業,哪怕是原來“文章不厭百回改”的作文自批環節和互批環節。
廣州市海珠區寶玉直實驗小學校長賴海虹表示,“雙減”之后,家長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不關注孩子成長教育的部分家長就比較放松,不再跟進孩子的學習,配合度有所下降,需要老師用更多的方法去溝通,才能保障孩子的學習質量。相反,特別關注孩子成長教育的部分家長又非常焦慮,認為低年級不能不布置書面作業,擔心基礎不扎實,他們自行給孩子增添額外的作業,讓學生吃不消,有的學生還出現抵觸情緒。
名師講對策
越秀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曉指出,“雙減”減的是孩子的學業壓力與作業負擔,而不是家長的家庭教育責任;減的是孩子被壓榨的課余時間與無效的刷題過程,而不是讓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因此,“雙減”不意味著家長可以“躺平”,而是要回歸本位,要凝心專注于家庭教育應有的擔當,從事真正的家庭教育工作,發揮家庭教育應有的功能。希望家長們明白,教育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光砸錢是不夠的,還要投入用心陪伴的時間,不能再用簡單的經濟投入來代替精力投入,在孩子成長中更需要投入的是時間、精力、情感、智力、陪伴、互動溝通、共同成長。
“雙減”政策下,懂得與老師相互配合的家庭、喜愛讀書的家庭、熱愛運動與勞動的家庭、有愛的家庭,這幾類家庭的孩子會吃香,且會越來越優秀。引導和教育孩子由“知識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以“雙減”政策為突破口,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良性互動的教育體系,實現教育改革與發展在更深層次上的突破。
教育部門派“定心丸”
廣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華山鷹表示,“雙減”政策,凸顯了家庭教育的三個價值導向:一是家庭教育要尊重兒童權利,為家庭生活和教育贏得更多時間和空間;二是家庭教育要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綜合能力,更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學習觀,擺脫“功利化、短視化”等違背教育規律、盲目從眾的教育行為;三是家庭教育要融入家校社協同教育生態圈,進一步明晰家校的定位與邊界,使家庭不再成為學校的簡單延伸,激活社會教育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下一步,教育部門將指導學校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學科考試、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的學業水平評價標準方面進行綜合改革,有效提高作業質量,真正做到減量、提質,有效改變機械重復大量刷題和過度拓展的作業方式,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和生活體驗,從真正意義上緩解家長的“焦慮”和老師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