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凌晨最后那一波減價,你搶到了嗎?”“昨天又‘剁手’了,忍不住囤了零食”“一時沖動囤貨多了,估計有部分要退了”……歷時20多天的“雙11”大促終于降下帷幕。各大電商平臺都紛紛曬出自己的成績單。記者觀察發現,除傳統的送券、滿減、游戲互動搶紅包等等外,今年“雙11”呈現出一些不同的地方,包括年輕網民喜愛的品類、電商平臺帶貨方式以及國貨的持續熱銷等。業內人士指出,“雙11”逐漸成為電商的傳統節日,如何再續輝煌或需新的突破口,需要電商們去尋找。
年輕消費者
愛非遺產品愛養生
今年“雙11”,哪個地方的購買最強?據京東11日午間公布的數據顯示,廣東省購買力排名位居全國第1位。至記者截稿時,11日當日,該地區的成交額環比增長60%。根據用戶特征顯示,“雙11”期間,廣東35歲以下年輕用戶占比60%。
“雙11”已來到第13個年頭,對于各大電商平臺而言,如何吸引年輕用戶加入這場大促是當務之急。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倡導‘不熬夜’,將預售大大地提前,也是為了吸引更多新用戶關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指出,消費者經過十幾年的網絡購物節熏陶,新老網民交替已經非常明顯:老網民是否還在關注這個網絡購物節,新網民對于這個網絡購物節是否興趣盎然,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方面。而從今年的數據能洞悉“95后”甚至“00后”的網購喜好。天貓方面表示,非遺商品和聯名款在“雙11”首次開啟專屬會場。“00后”消費者在消費金額與人數上都比去年多了一倍,筆墨紙硯成了“網紅爆款”。
作為健康消費的主力,年輕人帶動了健康消費的興起。京東數據顯示,運動健康、營養補充、形象管理、睡眠改善等健康消費中,“90后”用戶占比均過半。
直播常態化 資源往頭部聚攏
今年“雙11”在社交平臺的眾多熱搜都是由“頂流”主播帶動。各大主播們的“雙11”促銷活動在大半個月前就已經啟動了。
往年此時還在電商平臺各大旗艦店“做功課”備戰雙11的廣州市民汪女士萬萬沒有想到在直播間就“剁了手”。從電商平臺店鋪轉戰直播間,吸引汪女士的主要是價格和大量的贈品。她告訴記者,直播帶貨價格更優惠,以某品牌眼霜為例,平時旗艦店530元只能買到15ml,“雙11”她在直播間530元買了30ml,價格幾乎趕上了免稅店。并且像李佳琦、薇婭這樣的頭部主播,品控也相對有保障。
直播電商依然是今年“雙11”的增長點。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直播作為這兩年的創新的線上銷售方式,會在大促里面以更加多的角色參與進來,像達人主播,包括頭部、腰部、尾部主播等。
值得留意的是,中消協發布的“雙11”消費提示中建議,消費者面對主播的極力推銷要保持冷靜、克制沖動,要盡量選擇信譽高、口碑好的直播帶貨商家進行交易。
“國潮”風狂吹 品質是焦點
統計數據顯示,“國貨”“國潮”產品銷售在此次大促中占據重要位置。天貓數據顯示,從11月1日到11日0時45分,已有382個品牌在天貓“雙11”的成交額超過1億元。其中包括華為、鴻星爾克等國貨品牌,還有百雀羚、回力等“老字號”。京東方面表示,這是國潮消費成長最快的“雙11”,4小時內,老字號跨界商品銷量同比增長達105%。抖音早前表示,“雙11”期間,抖音電商服飾行業將開設“抖in新風潮”官方直播間,串聯多個國產服飾品牌同屏直播。
記者注意到,當前“國潮”概念席卷線上線下各大消費產品,仿佛換個國潮“皮膚”、搭上國潮“概念”,就能躋身潮品、爆品的行列。然而,產品品質依然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楊女士經朋友推薦購買了一款國產美妝品牌的氣墊BB,“當時覺得它的國風包裝顏值高還便宜,果斷從網上下單了,買回來發現質量很差,妝感不自然也不持久。”楊女士表示只用了一次就再沒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