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30日,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走進興安盟。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區內外知識產權專家以“知識產權服務走基層辦實事,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走訪調研了4家企業并開展入企幫扶。
調研走訪中,專家一行認真了解企業發展現狀、企業品牌發展和商標專利等情況,提前收集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在現場給出解決方案。
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內蒙古自治區蒙藥文號最多、建廠時間最早、蒙成藥生產規模最大、網絡覆蓋面最廣的特色民營企業。入企幫扶座談時,奧特奇蒙藥分公司烏蘭浩特市中蒙制藥質量副總經理李沛光提出了企業自身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知識產權保護、產品文號保護等問題。“知識產權萬里行”專家徐闊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作了解答。徐闊建議,企業應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這樣才能夠極大地保護企業的創新成果,為企業發展助力。
對于“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系列活動走進企業開展入企幫扶,李沛光表示:“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產品文號保護方面,我們在很多方面仍需提高,通過此次的入企幫扶,區內外知識產權專家為我們明確了工作思路和進一步研究提升方向。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專家的建議,健全我們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范。”
內蒙古赫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水溶性硅元素的研發、生產、于一體的企業,擁有多項科技發明專利,在水溶性硅肽多元肥生物科技領域,彌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在專利申請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很大需求。此次入企幫扶,專家組一行對該公司如何做好專利布局進行細致地解答。公司負責人孫成祥說:“專家一行針對我們企業現存的各項技術指標和專利申報工作進行了技術指導,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烏蘭浩特市順源農牧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農牧機械企業,截至目前已經申請授權了20項專利。針對一直以來該公司發明專利被仿冒的困擾,專家進行詳盡的解答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通過此次‘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入企幫扶,專家為我們細致地梳理了困擾已久的專利被仿冒問題,教會了我們怎樣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下一步,我們會按照專家的建議做好專利保護工作。”公司總經理劉守源說。
開展入企服務、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訴求、解決企業知識產權發展面臨的困境,不僅能夠充分釋放企業的發展潛力,激發企業的發展動力,而且在為市場主體服務的過程中,展現了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良好風貌。
烏蘭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秦鳳海介紹,興安盟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很大需求,但受地理因素和經濟發展因素的制約,有些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針對此類情況,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組織區內外知識產權專家走進興安盟,深入企業答疑解惑,為企業下一步發展積極有利的幫助。下一步,興安盟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將與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區內外專家保持密切溝通,做好當地上門服務工作,把專家的意見和解決方法及時傳達給企業,讓企業少走彎路。
結合入企幫扶過程中了解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12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舉辦了專題線上培訓,“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專家徐闊、駱健哲以《知識產權的攻與防——從專利角度看企業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策略與路徑》《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與大數據智慧管理》進行專題授課。興安盟、通遼及全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近百余人參加培訓。
針對興安盟地理標志申請及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存在問題,駱健哲表示:“地理標志的形成,與當地土壤、空氣、經緯度、水質包括種養殖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時,要根據當地特色優先選擇需保護性注冊的產品,讓消費者提到產品就能想到產地。興安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有著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針對特色產品進行進一步保護性注冊。”
培訓結束后,呼和浩特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盧軍峰說:“此次培訓課程對我們下一步工作的指導意義非常強,回去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將今天的課程對中心全員和服務企業進行培訓,進一步提升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