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銀行陣營將添“新丁”。11月26日,上海農商行首發申請過會,有望成為我國第9家A股上市農商行。根據上海農商行此前更新的IPO招股說明書,上海農商行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低于9.64億股,且不超過28.93億股。發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從資產規模看,上海農商行是全國規模僅次于重慶農商行、北京農商行、廣州農商行的第四大農商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行資產總額為9718.71億元,離萬億規模僅差“臨門一腳”。
從業績表現來看,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2019年,上海農商行營業收入分別為179.21億元、201.46億元、212.7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9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7.69億元、73.08億元、88.4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4.31%。2020年三季報數據顯示,上海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153.59億元,凈利潤60.53億元。就上市事項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上海農商行,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出于拓寬融資渠道、助力業務發展、增強品牌效應等需要,銀行對于上市融資一直熱情高漲。10月27日,廈門銀行(10.600, 0.27, 2.61%)在上交所上市,年內銀行A股上市終于打破了零紀錄,A股上市銀行隊列擴容至37家。今年8月27日,重慶銀行A股首發申請獲發審委審核通過,若IPO完成,該行將成為國內第三家A+H上市的城商行。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除已通過發審會的重慶銀行和上海農商行之外,目前A股排隊銀行還有16家,候場銀行中,湖州銀行、廣州銀行、重慶三峽銀行審核狀態為“已受理”,均為今年新獲進展,其余銀行的審核狀態全部為“預先披露更新”。
此外,從銀行類型來看,目前16家A股候場銀行均為中小銀行,以城商行和農商行為主,其中,農商行數量達到10家,占比超六成。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指出,對于農商行等中小銀行來說,上市將直接提升其資本充足率,大幅增強銀行再融資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提升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以及銀行聲譽和品牌形象。
然而,盡管銀行上市“補血”熱情不減,但今年銀行A股上市卻顯得較為冷清,IPO審核進程明顯放緩,今年僅有3家銀行A股過會,1家銀行順利在A股上市,而2019年則有8家銀行登陸A股。
“今年銀行上市數量較往年更低,銀行作為巨無霸,對資本市場會形成較為明顯的抽水效應,其上市節奏明顯放緩,今年來受控跡象明顯。從未來看,銀行股發行節奏保持較低的水平也是正常的,很難復制此前的盛況。”券商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如是說。
在弱周期環境下,銀行股面臨的壓力首當其沖。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以最新收盤日計,37只銀行股中,有26只處于“破凈”狀態(市凈率低于1倍),占比達70.27%。截至11月26日,Wind銀行指數年內僅漲幅1.55%。
不過何南野指出,銀行股今年走勢前低后高,在低迷了3個季度之后,在四季度迎來較為強勢的增長。主要是受益于兩個原因,原因之一為估值極低,投資價值相對高估值的生物醫藥、科技,具有極強的投資價值;原因之二為基金年末調倉換股,降低高估值的倉位占比,積極配置低估值的股票,以保障全年收益,并為明年收益打下基礎;原因之三是美股也是今年道指增幅強于納斯達克,銀行、地產、能源股強于科技股,從而對A股形成風向標的作用。
“關于后市走勢,我認為銀行股股價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估值修復還會繼續,適當配置各類型銀行股的龍頭,預計能收獲較好的收益。”何南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