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讓疫苗走上時代的舞臺,也孕育了資本市場暴富神話,美股疫苗公司Moderna一年10倍,A股的康希諾生物、智飛生物也大放異彩。
但當下A股,疫苗股囊括了康希諾生物(688185.SH)、智飛生物(乾照光電)、康泰生物、沃森生物、康華生物(300841)、萬泰生物、百克生物等,即將上市的還有艾美疫苗、艾棣維欣等,如此多的疫苗股,哪個才是最強王者?
本文從創始人背景、研發投入、新冠疫苗布局及研發管線4個角度聊一聊我的看法。
01 創始人背景大PK
A股疫苗股公司的創始人有明顯的代際劃分,第一代老板多為防疫站出身,或為銷售,或為站長,學歷普遍不高。
如智飛生物創始人蔣仁生,出身廣西農村,學歷只有大專水平,最高的職位也不過是做到了家鄉防疫站的副站長。
康泰生物創始人杜偉民,曾任職于江西省衛生防疫站,做過狂犬疫苗造假公司長春長生的銷售經理,學歷為暨南大學高級工商管理專業碩士,醫學背景較弱。
沃森生物創始人李云春,本科學歷,做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醫學背景略勝智飛、康泰一籌。
康華生物創始人王振滔,溫州鞋廠老板出身,至今旗下還有一家叫奧康國際(603001.SH)的上市公司,目前市值41億,上市年頭接近10年,混成這樣,可見老本行的運營能力不太好。
萬泰生物創始人鐘睒睒,最有名的身份便是農夫山泉的老板,醫學背景可見一斑。
第二代創始人普遍學歷較高,本身就是醫學科學家出身,有豐富的疫苗研發經驗,如康希諾生物的創始人宇學峰,微生物博士學歷,歷任國際疫苗巨頭賽諾菲全球開發總監。其他幾個聯合創始人,也多為國際著名醫學院博士學歷,在諸多醫藥巨頭中身兼研發要職。
艾棣維欣創始人王賓,1991年在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于1994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世界首次DNA疫苗臨床試驗,發表了150余篇有關疫苗及免疫學的同行評審期刊。
將視野從疫苗公司挪到其他創新藥行業,大量小型創新藥公司的創始人與康希諾生物相同,多畢業于國際名牌醫學院,擁有國際醫藥大廠研發經驗。
從行業特性上看,疫苗與創新藥企業相同,是科學研發型企業,創始人的研發實力將對公司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未來,中國疫苗公司的創業門檻必將對草根英雄關上大門。
由于創始人醫學背景的不同,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將產生明顯分化。
02 研發投入大PK
疫苗公司產品為王,誰率先研發出重磅疫苗,誰便能獲得超額利潤,如沃森生物最先上市13價肺炎疫苗,成為全球第二家擁有此款重磅疫苗的公司,上市之后,沃森生物業績暴增。
更如康華生物,十余年專攻人二倍體狂犬疫苗,率先上市,將其推上了資本市場。
重磅疫苗的研發需要時間,更需要金錢,這也是為什么第一代疫苗公司創始人中不乏有王振滔和鐘睒睒這樣的實業家。
因此,展望未來,誰舍得投入研發,誰研發投入金額大,誰就有望掌握更多的重磅疫苗,能賺下更多的錢,由此實現正向循環,不斷做大做強。
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道理,但不同公司的老板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我們從研發投入絕對金額和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等2項指標來篩選哪家疫苗公司更有前途。
先看研發投入金額。
2020年,研發投入金額最多的疫苗公司是智飛生物的4.8億,康希諾生物4.3億,沃森、康泰、萬泰普遍在3億左右,康華、艾美和艾棣維欣研發投入金額較小。
只看絕對金額可能埋沒潛力股,如艾棣維欣沒有上市產品,也未登陸資本市場,拼研發自然比不過其他對手。
康華生物有人二倍體狂苗重磅疫苗,但絕對金額歷年都不太高。
康希諾生物從投入金額上看,低了智飛生物一頭,但康希諾在新冠疫苗之前,基本沒有疫苗產品上市,因此,能有此等魄力也是絕無僅有了。
故,我們再從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來對比下哪家公司更重視研發。
從比例上看,萬泰生物領先一籌,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達到13.4%,歷年投入力度也都在10%以上,結合3.14億的投入金額,從比例及力度上看,在疫苗公司中都算是優秀。
沃森生物歷年研發投入比例都高的驚人,但2020年下降到10.8%,主要是13價肺炎疫苗上市之后,營收暴增,故研發投入比例開始下降,結合3.16億的絕對研發金額,也是舍得研發的企業。
康泰生物同沃森,不做詳細介紹。
表中值得特別重視的公司有兩個,一個是康希諾,由于營收金額過小,因此對比研發投入比例沒有意義。另外一個是智飛生物,研發投入比例最低,是不是公司不重視研發?
智飛生物除了自研疫苗,還代理默沙東重磅的宮頸癌疫苗,賣的太火,智飛營收金額太大,以至于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過低。
雖然有理由解釋智飛生物研發投入力度小的原因,但是,智飛生物通過代理+自研,實際上賺了不少利潤,但從絕對研發投入金額來看,僅僅領先康希諾生物5000萬,實在有點難看。
因此,智飛生物在研發金額上,不如康希諾重視。
03 新冠疫苗是個照妖鏡
新冠病毒改變了人類生活,同樣也改變了未來疫苗公司的生態。
在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康希諾的產品最先獲批,智飛生物緊隨其后,康泰、沃森等其他疫苗公司尚未獲批。
此次新冠疫苗的研發,或是一面照妖鏡,進度落后的企業,或在戰略決策中落后對手,或研發實力較弱,無論是何種原因,當競爭對手的新冠疫苗產品開始賺取暴利時,自家產品還在臨床試驗,都是弱者的表現。
以艾美疫苗為例,該公司計劃在港交所上市,剛剛披露的招股書公布了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度,看圖:
雖然艾美采用4條路線進行研發,但進度最快的新冠疫苗也僅僅處于臨床1期,上市時間預計要到2022年第四季度,說句風涼話,等艾美的新冠疫苗上市時,黃花菜早就涼透了。
康華生物更是直接放棄了新冠疫苗的研發,一家疫苗公司主動放棄,這背后自然凸顯實力的尷尬。
那些進度落后的公司,投資者該審視一下了。
04研發管線大PK
凈利潤增長是推動股價上升的根本原因,結合疫苗公司產品為王,誰有爆款疫苗在手,誰的業績就會迎來大爆發。
如沃森生物的13價肺炎疫苗在2020年上市銷售,當年營收暴增162%!
再如康希諾生物,新冠疫苗上市,重磅疫苗四價流腦結合疫苗即將獲批,營收即將迎來爆發,股價也持續走強,2021年的漲幅已達到79%!
而康華生物,除了已上市的人二倍體狂犬疫苗,其他在研產品近兩年無上市可能,股價持續低迷。
因此,梳理疫苗公司的研發管線,才是尋找黃金買點的重要抓手。通過管線對比,也能預見未來的疫苗之王。
先看智飛生物的研發管線:
根據智飛2020年的年報,目前約有15種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去除早期臨床的疫苗,未來2-3年上市的重磅疫苗有23價肺炎疫苗、人二倍體狂苗、四價流感疫苗和15價肺炎疫苗。
今年剛剛獲批上市的重磅疫苗除了新冠疫苗,還有母牛分枝桿菌疫苗(結核感染人群用),后者是智飛生物獨家產品,預計2021年是自有產品業績爆發年。
隨后2022-2023年,還會有其他稍重磅、但有競爭對手的產品上市,也會給業績添彩。
站在2年后的時間節點,重磅產品15價肺炎疫苗有望進入即將上市階段,此產品將終結13價肺炎疫苗王者的地位,有望帶來暴利。
因此,智飛生物在今年以及未來2-3年都處于業績增長階段,不愧為市值最大的疫苗股。
再看康希諾生物,新冠疫苗只需1針,競爭力強勁,預計今年將產生暴利,同時,重磅疫苗四價流腦結合疫苗也有望今年獲批,2021和2022年將是業績爆發年。
從產品角度看,康希諾2021年股價強勁的表現,不難看出,康希諾正處于爆發前夜!
除了這兩款重磅產品外,其他在研產品進度多處于臨床1期,離上市較遠,不足以支撐股價。
再看康泰生物,在研產品中,13價肺炎疫苗有望年內獲批上市,是繼沃森生物之后的第二家國產13價肺炎疫苗,預計業績暴增時間節點在2022年一季度。
除13價肺炎疫苗外,人二倍體狂苗也有望年內上市,是繼康華生物之后的另一家二倍體狂苗,業績爆發時點或在2022年二季度;
此外,四價流腦結合疫苗也即將進入審批階段,上市時間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業績爆發或在2023年初。
有3款重磅產品即將上市,康泰生物的業績大爆發正在路上。
沃森生物方面,已上市的13價肺炎疫苗正處于放量期,但康泰生物的13價獲批之后,增速或被康泰分流,加上13價預期已被市場充分計提,因此,13價難以持續支撐沃森業績爆發。
在研管線中,二價宮頸癌疫苗處于審批階段,雖然預期2年內上市,但萬泰生物的二價宮頸癌也已上市,加上二價產品不如4價和9價宮頸癌疫苗,預計二價宮頸癌無法促使沃森生物業績大爆發。
處于臨床后期的4價流腦結合疫苗和4價流感疫苗同樣面臨多家競爭對手,因此,無法推動業績大爆發。
由此來看,沃森生物業績大爆發時間節點已過,未來業績增速將趨緩。
萬泰生物方面,9價宮頸癌疫苗已進入臨床3期,預計3年左右能獲批,那時將成為首家國產9價宮頸癌疫苗,業績將迎來大爆發!
康華生物在研產品進度處于早期階段,還沒到探討業績爆發的時間節點。
從管線上看,業績即將大爆發的疫苗公司分別有康希諾生物、康泰生物和智飛生物。
05 總結
從創始人背景、研發投入力度、新冠疫苗布局及研發管線4個角度對比來看,康希諾生物是疫苗公司中的最強王者,智飛生物緊隨其后。
其他疫苗企業,或多或少存在明顯缺點,只能按照重磅產品上市節點進行階段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