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經過了漫長回調的港股正在迎來資金借道ETF抄底,恒生ETF、恒生科技ETF、恒生互聯(lián)網ETF等主流產品的份額增長明顯;與此同時,無論是今年高歌猛進的傳統(tǒng)能源,還是近期“王者歸來”的新能源,多只新、舊能源ETF均遭遇資金不同程度的減持。
不過,整體來看,資金依然選擇越跌越買,今年以來股票型ETF份額增長超千億。
多只港股ETF
份額大增
據Wind數據統(tǒng)計,截至5月31日,全市場ETF的總份額為12754.97億份,相比去年末的10274.73億份增長了2480.24億份,其中股票型ETF是增長主力,今年以來增長了1040.85億份,占比約42%。
具體來看,今年份額增長前十的股票型ETF均在今年經歷了較大幅度調整,10只ETF中8只的年內跌幅超10%,資金越跌越買的趨勢明顯。
其中,華夏基金的恒生互聯(lián)網ETF是今年份額增長最多的股票型ETF。截至5月31日,該ETF的基金份額在今年增長了194.04億份,如果按區(qū)間成交均價來計算,其規(guī)模增長超70億元。但與此同時,該ETF今年以來下跌了14.34%,抄底資金洶涌。
該ETF成立于2021年1月26日,首募規(guī)模75.55億份,而截至今年5月31日,該ETF的份額已經增長至524.33億份,較成立時的增幅高達594%。
緊隨其后,同樣是華夏基金的恒生科技ETF以112.35億份的凈申購份額位居第二,該基金年內下跌了18.83%;此外,易方達的中概互聯(lián)ETF、華泰柏瑞的恒生科技ETF、博時的恒生醫(yī)療ETF、易方達的H股ETF在今年也均獲得了較多凈申購,基金份額分別增長了86.03億份、54.67億份、47.82億份、46.21億份,凈值漲跌幅分別為-15.27%、-18.34%、-27.06%、-7.51%。
也就是說,大幅回調的港股ETF正迎來資金持續(xù)抄底。在今年份額增長前十的股票型ETF中有五只港股ETF,占據了半壁江山。
不過,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自3月中下旬以來已經有所反彈,上述港股ETF也有所回血,上述恒生互聯(lián)網ETF、恒生科技ETF等多只基金自3月中下旬低點已經上漲超20%。
資金止盈能源ETF
在資金抄底港股ETF的同時,今年收獲較大漲幅的能源ETF卻正在遭遇凈贖回。
例如,截至5月31日,國泰的煤炭ETF年內漲幅27.23%,是今年收益最好的股票型ETF,但與此同時,該ETF今年以來份額縮水了1.15億份;類似的現(xiàn)象也發(fā)生在廣發(fā)的能源ETF上,該ETF規(guī)模縮水了3600萬份,同期業(yè)績漲幅超20%。
除了傳統(tǒng)能源,近期,隨著復工復產快速推進,各車企交付量持續(xù)恢復,加上各地政府密集出臺補貼政策,提振新能源車消費,新能源相關產業(yè)鏈也發(fā)生了強勢反彈。
但從ETF的資金面來看,部分資金趁著這波反彈依然選擇撤離,多只新能源概念ETF發(fā)生了小幅贖回。例如,5月以來嘉實的綠色電力ETF上漲了近10%,但基金份額卻減少了約8億份;5月以來華夏的新能源汽車ETF上漲了14.64%,同期基金份額減少了5.33億份。
類似的現(xiàn)象還發(fā)生在多個新能源概念ETF上,華安的光伏ETF、工銀瑞信的新能源汽車ETF、平安的新能源汽車ETF等均在5月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凈贖回。
但需要注意的是,ETF的資金流向僅僅起到“風向標”的作用,市場瞬息萬變,投資決策仍需要綜合多種因素。某指數基金經理曾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ETF的投資者需求十分多元,既有長期的配置性需求,也有波動性的交易操作,以及部分套利資金的存在,資金賣出并不代表長期態(tài)度,不建議完全跟著ETF資金流向操作。
反彈還是反轉?
近期的政策發(fā)力和疫情企穩(wěn)給市場帶來了難得的回暖,但是反彈還是反轉?雖然不少基金看好A股市場的未來行情,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給出了相對謹慎的看法。
中歐基金認為,近期中央密集的政策信號在逐步緩慢改善市場對經濟的預期,但由于較嚴格的防疫政策,經濟的改善或難以一蹴而就,這同時也延長了市場震蕩的時間窗口。在資本市場進一步走出焦慮情緒和資金面壓力影響的同時,短期全國經濟運行的不平衡可能將導致行業(yè)間分化進一步加大。
基于市場震蕩企穩(wěn)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判斷,其認為,針對成長行業(yè)的可配置窗口期仍較長,可逢低逐步增加配置。短期可關注受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yè)以及相關地區(qū)的個股,全年維度繼續(xù)看好中期具備高成長性和高確定性的新基建領域,尤其是其中的能源基建、綠電和數字基建,同時建議持續(xù)增加對超跌成長主線的關注。
博時基金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政策預期發(fā)力與估值修復推動的本輪A股超跌反彈行情已經演繹充分,市場關注點將向基本面驗證切換,市場有望重回震蕩市,結構重于倉位。未來一年,工業(yè)企業(yè)整體將進入去庫存階段,高去庫存壓力約束地產鏈/半導體/新能源車材料盈利后續(xù)修復彈性,中期主線依然是通脹鏈和穩(wěn)增長,其中通脹鏈(油、煤、化肥和農業(yè)、食品、電力)好于穩(wěn)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