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車展亮相的恒大汽車正式開始接受汽車圈的近距離考驗。
相比之前被質疑廣告片造車,這次他們顯然更有誠意,不僅借著地理優勢帶著千家媒體參觀上海工廠,部分媒體試乘了恒馳5,還連續3天舉辦了媒體溝通會,暢聊造車理念和近期規劃,同時也曝光了一些未曾透露的造車細節。
不過,媒體們在上海工廠車間見到的車型還是此前恒大收購國能時的NEVS 9-3白車身,并非恒馳已經發布的9款新車,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常務副總裁兼廣東公司董事長高景深對此的解釋是“現在是用國能93的產品去調試我們的設備,培訓我們的人員。”
根據最新的規劃,今年四季度恒馳汽車將全面啟動試生產,明年大規模交付。恒馳汽車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會啟動預售,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在采訪中還透露“我們預售工作不可能只拿一款車”。
生產管理借鑒豐田 目前在用國能93調試設備
雖然恒大在造車領域仍然是個“新手”,但已網羅包括戴雷、高景深在內的數位具有豐富經驗的汽車“老炮”,同時也與麥格納等多家領先的供應商有合作,前期還收購了多家電機電控、動力總成公司等,希望通過“豪華”的朋友圈加速造車進程。
此前,高景深任職廣汽豐田副總經理,也把豐田體系的管理經驗帶到了恒大汽車。“與傳統車企的管理不同,豐田的三分之一工差管理可以提前解決問題。”數據化的應用提高了恒大汽車工廠的效率,并降低錯誤率。
另外恒大工廠還首次將虛擬技術在量產制造中應用,將車身車間每一臺車的大數據,先進行一個虛擬匹配,匹配成功了再進入到實際的裝配和工位,匹配不成功先進行調整。“這個使得我們的裝配一次合格率可以達到99.5%甚至100%。”高景深認為恒大工廠是一個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的工廠。
據了解,恒馳汽車目前開發的14款產品分了三個平臺,A級平臺、B級平臺跟CD級平臺。“這三個平臺我們是完全按照能夠符合到我們的整個工廠供貨性跟它的柔性化來去實現的。”高景深表示。
在車型開發過程中,恒大與麥格納進行了深度的合作,麥格納主導車型的概念設計、工程設計、以及樣車的試制試驗等工作。全面覆蓋車型對標、目標設定、虛擬仿真、實車試制、零部件系統及整車的設計驗證和工藝驗證。
麥格納工程中國區總經理Ralf Seyler透露,在合作開發的過程中,恒大研發人員派駐麥格納現場,與工程師們協同工作,“我們的合作非常密切”。
“14款產品不是單獨一個團隊開發的,是多個成熟的團隊開發的,成熟的工程師、成熟的研發體系、成熟的供應鏈,確保我們第一代開發出來產品是具備充足的先進性及適配的可靠性。”高景深指出,如今整個行業的車型開發周期已經縮短到了36個月,甚至更低。
目前恒大汽車上海工廠位于上海松江區,該工廠占地526畝,計劃年產能10萬臺,由恒大汽車此前收購的國能電動汽車(NEVS)改造而成。他指出恒大工廠目前在用的國能93車型在生產線上拉通,目的是為了練兵。
“怎么樣把我的團隊、設備、整套制造體系、質量體系能夠進行完美地進行訓練,這項工作我們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直在做。讓我們能夠以一個非常好的狀態,進入到恒馳汽車的試生產。”此外,恒大在廣州和天津兩地的工廠此前也曝出開始了生產調試。他也透露,未來不排除規劃專門的緊湊型工廠,區別于現有的大工廠。
智能網聯系統“雙生態”百度騰訊任你選
除了在生產環節準備就緒外,恒大在車載智能操作系統和智能網聯系統上也有布局。今年3月,恒大宣布跟騰訊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世界領先的車載智能操作系統。同時,與騰訊、百度聯手打造的H-SMART OS恒馳智能網聯系統也正式亮相。
這種“雙生態”的布局在汽車行業也并不多見,劉永灼指出,從生態的角度,用戶可以選擇騰訊,也可以選擇百度,兩者連接的生態是會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都非常的豐富。“對用戶來講,可以多一個選擇,當然這種選擇權只有成為恒馳汽車的用戶才會有這個選擇權。”
據騰訊智慧出行座艙系統總經理潘家驊透露,騰訊與恒大汽車合作開發的產品,用戶在車上完全可以使用全語音微信,將控車、交互甚至DMS駕駛員疲勞監控等安全輔助技術結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視線不離開路面、手不離開方向盤的安全使用狀態。
而百度與恒大合作的車聯網生態則將一些核心AI技術包、云交互技術、圖像識別技術,以及百度地圖,在恒馳汽車的駕艙上做了產品體驗的結合。另外也包括百度的人機共駕地圖和人機共駕AVP系統,也與恒大深入做了系統的整合。
同時,在智能化領域恒大也在做自主開發,包括環抱式1.2米超寬曲面大屏、全球首發的智能座艙、超算力平臺、行業領先的雙AR導航技術以及可定制化的全息投影AI助理等。
此外,恒大也把自有的生態全面連接到了恒馳車型上,從智慧充電、智慧出行到旅游、娛樂,包括恒大健康管理以及恒大體育等。“我們一個月前發布了智能科技的恒馳,上面有超過50項智能網聯生態的亮點。”劉永灼指出。
他希望恒大汽車“數字空間、車家合一”的出行愿景能夠實現。“我們希望恒馳汽車它不只是汽車,也是您的智能移動第三空間。”
正在研究激光雷達方案 電池采購+自研
除此之外,在自動駕駛領域恒大也在研究激光雷達的解決方案。“目前來講激光雷達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應對路況包括多變的天氣、氣候、然后光線的變化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在我們下一代的展示的技術領域肯定是要補充的。”恒大智能科學院總裁助理徐峰透露。
“我們會結合恒大的特色,場端的一些數據做協同,讓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更成熟,面向將來整個全域解決方案。”他表示。同時劉永灼透露,恒大目前同步開發的14款車型,會搭載應用 L3級、L4級的自動駕駛技術。
另外在核心零部件的布局上,由恒大自研動力電池產品也將于今年下半年量產。這款電池由恒大汽車全球電池研究院院長的李浚秀帶隊開發,他是國際著名鋰離子電池科學家,此前擔任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
“對于整車廠來說最“卡脖子”的就是動力電池,尤其恒大的目標是100萬輛的銷量。”劉永灼指出,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很多新能源車企都曾因電池影響過產能,所以“恒大一開始布局整車的時候,我們也同時布局了電池”。
目前,官方表示這款電池具有高比能、高安全、長壽命,還可以實現超快充。在恒馳車型上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700-800公里。不過,有關這款電池更多的消息還未披露,恒大也在籌劃今年的電池日,后續會有更多內容對外發布。
不過,此前有消息指出,恒大在電池路線上還是選擇了“兩條腿走路”,除了自己研發外,也會采購部分寧德時代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