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所處高科技行業,越是技術牛的企業越注重對專利的投入和保護。智能汽車行業作為全世界對技術要求最高的行業之一,專利堪稱是造車企業的生死線和實力探測器。
5月12日,上個月在上海車展吸睛無數的恒大汽車(00708.HK),對外公布了目前所獲專利的情況。根據公告,恒大汽車目前在中國及國外總共申請專利3012件,其中已獲得授權專利1355件。
專利的獲得,說明了權威機構對恒大汽車技術含量的認可。成立僅兩年多,即獲得專利1355件,這背后實質是恒大汽車兩年來249億研發投入和獨特造車路徑的結果。
對恒大所獲專利進行深入觀察,發現其專利均是圍繞著造一輛好車的關鍵環節。這樣就能理解,為什么僅兩年的時間,恒大汽車就可以在上海車展上及上千家媒體面前“秀”了一把實車和試駕,并能獲得一片叫好聲了。待恒大汽車量產后,其對標特斯拉將更為有底氣。
3012和1355,恒大的“硬實力”
造車,特別是造智能汽車,毫無疑問是一個探入技術密集型領域的事情。既然是技術密集型,這意味著一家領先的企業必須要在這個領域中“左突右撞”,不斷攻克一個個前人不曾解決或解決得不夠好的難題。
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積累起自己的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這些最終會成為企業的資產和護城河。在商業世界,這些資產和護城河便會以專利的形式呈現出來。
“大話”可以說,“大餅”可以畫,但專利卻是“見真章”,其需要你有實打實的成果以通過權威機構的認證。
正是基于此,作為造車領域“換道超車”的頭部企業,恒大汽車的專利情況一直被外界期待和關注。5月12日,恒大汽車首次對外系統公告了,截至目前公司所獲得的專利情況。
根據公告,截至目前,恒大汽車共申請國內外專利3012件,其中已授權專利超過1355件,涵蓋底盤、車身、內外飾、車聯網、自動駕駛、電子電氣、三電系統、生產制造等完整產業鏈,對外展現了一把恒大汽車在科技方面的“硬實力”。
申請3012件,已授權1355件,“3012和1355”,這是成立兩年多來恒大在研發領域所交出的成績單。這背后既有恒大巨大的研發投入,也有恒大獨特的“全球造車資源為我們所用”造車路徑賦能。
在研發投入上,恒大汽車不惜代價整合全球頂尖資源,目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累計投入474億元,其中研發投入高達249億元。
從造車立項伊始,許家印便意識到得技術和頂尖人才者才能贏得智能汽車的終局。所以早在布局之初,恒大便成立了全球研究總院和智能科學院,下設16大專業研究院,并大力推進國際人才引進,目前已擁有科研團隊超3500人,國際頂尖專家22人,包括原廣汽豐田公司副總經理高景深、原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李浚秀、原美國福特汽車高級技術專家徐性怡等業內的技術大牛。
一個殘酷的產業現實是,有時候專利并不一定用錢就砸得出來。恒大在開始決定造車時,洞察到這個行業的機會窗口就在這幾年,如果想要在機會窗口關閉之前躋身頭部,必須要“換道超車”。
所以,許家印給恒大造車定下的戰略路徑是“全球造車資源為我們所用”。通過國際并購與合作,迅速在底盤架構、動力總成、電池、工程技術等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
以底盤為例,恒大從德國 BENTELER 集團收購唯一可以買到、世界頂級且具有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大大縮短了產品研發進程。
復盤來看,恒大汽車之所以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即能獲得超過千件的授權專利,通俗地講就是“肯花錢,花好錢”,充分地用好了資本的力量,也順應了產業發展的規律。這也是資本市場對恒大汽車的信心所在,相信管理層真心造好車,能把公司的每一分錢花好。
叫板特斯拉,專利讓恒大更有底氣
恒大汽車此次公布的專利情況,細細研究下來,看點十足。這些專利并不是一些“外圍型”專利,而是圍繞著智能汽車的每一個核心關鍵環節。涵蓋底盤、車身、內外飾、車聯網、自動駕駛、電子電氣、三電系統、生產制造等完整產業鏈。
面向未來的智能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的安全穩定性、智能網聯的前衛性、電池技術的突破和安全性一定是重中之重。恒大汽車的專利正是圍繞著上述核心環節研發取得的。
來自權威渠道的信息顯示,在自動駕駛方面,恒大汽車的底盤線控轉向技術可極大減少噪音并增加車輛穩定性控制。
在智能網聯方面,恒大汽車擁有V2X車路協同技術、智能座艙、車載全系投影虛擬助理、無感體驗技術等方面的多項專利。使得汽車成為“車家合一”的智能移動空間成為現實。
新能源汽車最關鍵也是最底層的電池技術方面,恒大汽車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擁有電池模組修正電路設計、電芯匯流排組件集成設計、新型電池模組短路保護裝置設計、新型柔性結構設計等先進技術,可實現電池模組輕量化及緊湊化,極大提升電池模組能量密度和電池模組級安全性。
這些核心環節的專利,讓恒大汽車的品質有了保證。在今年4月份車展,恒大汽車之所以能一鳴驚人,實車和試駕均獲得上千家媒體的好評,背后就在于這些“看不見”的投入。這也讓外界越來越期待恒大汽車今年第四季度的試生產和明年的全面量產。
如果說恒大汽車在上海車展的表現和最新公布的專利,向外界展示了恒大汽車質量和品質的信心,那么,量產后,恒大汽車依托恒大集團強大的渠道力量,則讓外界對其銷量充滿了期待。
據了解,為了讓恒馳汽車能觸及到更多消費者,恒大汽車除了在全國范圍內籌建36個恒馳展示體驗中心、1600個恒馳銷售中心,還將銷售鏈接到擁有43058個服務網點及2128萬平臺會員的“房車寶”平臺以及恒大地產數萬名銷售員身上,建立起“線上+線下”聯動的銷售模式。
這樣的銷售模式在汽車史上是前所未見的,也是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不可比擬的優勢。這為未來恒馳量產后銷售快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乘聯會最新的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4月份的銷量為25845輛,環比銷量減少了近萬輛。
不過,乘聯會的數據顯示,4月份,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18.4萬輛,同比增長214.2%,呈現獨立增長的良好態勢。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火熱預計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的大趨勢,可以說,恒大汽車年底試生產、明年量產正當其時。有了品質,再疊加銷量,恒大汽車具備了與特斯拉叫板的底氣。屆時,隨著市場的驗證,恒大汽車的估值也將會進一步修復。
目前,特斯拉的最新市值為5946億美元,恒大汽車的市值為約為640億美元,恒大汽車距離特斯拉仍有較大的市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