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在重慶參加了比亞迪秦PLUS的節油賽。首先,先和大家分享一些這款熱門車型的相關消息。
1. 目前,藍色車型依然沒有排產,4S店也沒車(許多消費者心心念念的顏色);
2. 秦PLUS的產能已經提升了,現在訂車2個月左右可以提車;
3. 目前,秦PLUS是沒有優惠的;
4. 即便是在“非限牌城市”的成都和重慶,秦PLUS依然一車難求。
關注駕仕派內容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并不是我們第一次參加秦PLUS的節油賽。在5月中旬的時候,我們就參加過“秦PLUS一箱油跨7省”的節油賽。
在那次的比賽中,我們跑了1100km,平均油耗為2.63L/100km。但是文章發表后,許多網友留言表示:油耗太低了,不符合日常駕駛情況。
后來我自己也反思了一下:全程1100km,超過90%為高速路段,但是行車的速度壓得很低,的確不符合大多數消費者日常的使用情況,因此2.63L/100km的數據參考意義并沒有那么大。
所以,我在參加這次節油賽之前就打算,以一個更貼近用戶真實用車場景的駕駛狀態,來完成這次秦PLUS的節油賽。巧合的是,這次活動還真就如我所愿了!
首先還是給大家介紹一下行程,這一次我們駕駛秦PLUS DM-i從重慶出發,途經“涪陵816”-幽州古城-龔灘古鎮-大觀服務區。
全程包括城市擁堵道路、城市快速路、高速路段以及國道山路,全程共679km。其中,超過60%左右的路段為高速路段。
出發時車輛的狀態為“加滿油、電池35% SOC”,乘坐了3個成年人,車輛調節到了ECO、智能保電狀態,出發時候空調調節到了4擋,20度;但是重慶天氣實在太熱了,所以后面大多數情況下,空調都保持在6擋,16度。
甚至在中午吃完飯后,還先“拉滿空調”給被爆曬的秦PLUS降溫。不得不說,這真的在“反向節油”,不過這也更加貼近日常使用情況。
試駕期間,我們的行車速度基本上和道路限速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城市道路跑80km/h,高速跑120km/h。”最后跑完679km,一共加油29.65L(213元),算下來平均油耗為4.36L/100km,折算一下就是一公里3毛錢。
平心而論,在“空調滿格·、甚至空轉”、高速跑120 km/h的情況下,秦PLUS能夠跑出4.36L/100km的油耗表現真的算是很低了,而能夠支持秦PLUS低油耗的硬實力,當然就是比亞迪的DM-i技術。
秦PLUS DM-i節油的原因
DM-i技術我們已經聊過很多次了,今天再歸納一下它的核心點。
簡單來說,DM-i和DM 1.0技術“同源”,都采用了 “雙電機”的結構,并且目的都是省油。但不同的是,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比亞迪的發動機、電池、電控等技術都提升了很多。
比如,專門為DM-i研發的“驍云”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它實現了最高43.04%的熱效率(熱效率越高越省油)。
EHS電混系統:它是由雙電機、雙電控、直驅離合器、電機油冷系統、單擋減速器組成,高度的集成化,相比第一代體積減少30%,重量減少30%。
它的核心技術在于搭載了采用了扁線設計的電機,能夠減少電機的體積和自重,提高了轉矩密度。
并且,秦PLUS DM-i還搭載了DM-i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撇開安全性不說,它的高體積密度讓其保電性能得到了增強。
也就是說,在系統控制策略中,發動機可以始終處于最佳轉速區間,因此性能和節能可以同時保證,這也是為什么秦PLUS油耗低的主要原因。當然,除此之外,它還和秦PLUS全系標配的IPB制動系統有關系。
IPB制動系統可以看做是博世整合了iBooster與ESP的下一代針對新能源車制動系統的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IPB制動系統替代了ABS閥體、真空助力泵、儲氣罐以及部分制動管路,打通了電動車全電控制系統最后的通訊節點。這樣一來,制動系統激活時間和制動距離就變得更短。
也就是說,當IPB與新能源車結合時,可以顯著增強制動能量回收的效率。所以在重慶這種山路很多的地方,每一次的起起伏伏,實際上都能夠為電池充上不少的電量。所以毫不夸張地講,要比油耗的話,比亞迪DM-i技術并不比“兩田”的差。
再刷秦PLUS后,有了新的認知
秦PLUS的駕駛感受,我們在之前的試駕文章中已經寫得很詳細。總的來說,整體的感受是沒有改變的,但是經過了“長途二刷”,讓我有了一些新的認知。
1. 在過減速帶/爛路的時候,秦PLUS的舒適度一般:因為之前那次1100km試駕中,有90%高速路況,剩余也是城市道路或者快速路,所以沒有機會體驗秦PLUS在爛路上的表現。而這一次通過連續減速帶和一些坑洼的山路,讓我有了更深入的體驗。
受限于成本控制的原因,秦PLUS DM-i后懸掛采用了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掛,再加上電池包讓整車的重心偏低,所以會讓秦PLUS在過減速帶時候,懸掛的跳動比較生硬,這個感受的確要比多連桿獨立后懸掛的車型弱一些。不過,秦PLUS EV上已經采用了多連桿獨立后懸掛,說不定秦PLUS DM-i車型下次推新時就會跟進。
2. “虧電情況下”發動機介入比較明顯:首先,這里的虧電狀態指的是秦PLUS電池SOC在17%-18%。實際上,如果是在駕駛狀態下,秦PLUS的電池SOC是不會低于20%的,即便是你執意選擇EV模式,電池到達20% SOC后,EHS電混系統也會強制讓發動機啟動給電池充電。
而之所以能夠把電池SOC降到17%,是因為我們為了給車內降溫,原地啟動了空調,這樣一來電池包電量就會輸出給空調直到17%,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如果此時啟動車輛前行的話,你會發現發動機的介入會比較明顯,并且噪音也會比平時大。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使用場景真的很少,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EHS電混系統是不允許秦PLUS“虧電出行”的。
3. 語音控制體驗好:秦PLUS DM-i支持智能語音交互,可讓你語音控制天窗、空調、導航、音樂等。在實際體驗中,整體語音操控的靈敏程度特別高,即便是在后排進行交互,“小迪”也能夠清楚、快捷的給予反饋。
4. 后段提速也很輕快:秦PLUS DM-i搭載了“驍云”1.5L發動機,最大功率是110馬力,最大扭矩是135牛·米。發動機的動力參數顯然支持不起秦PLUS 7.3秒破百,而真正起到C位作用的,是電機。
120公里版本搭載了電混系統EHS145,最大功率197馬力,峰值扭矩325牛·米。在發動機和電混系統的共同作用下,秦PLUS擁有了7.3秒破百的實力。不管是在什么速度區間,只要電門給到位,秦PLUS就能給你舒暢的提速感受。
簡單總結一下,和之前的觀點一樣:“10萬左右就能買一臺綠牌插混,它不香嗎”;其次,在DM-i技術的加持下,秦PLUS的油耗更低、續航更長、起步更快、平順性更好,產品力比同級車型也有一定的優勢。
所以,如果你想買一臺緊湊級家轎的話,不妨支持一下比亞迪的秦PLUS D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