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入駐競爭城市的三個判斷維度
一個城市要開發、要發展,就一定得有房地產開發商推動才行,越是層級高、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匯聚的房地產開發商越多,競爭也就越激烈。通常情況下,有三個維度,可以促使房地產開發商進入這個城市:
01
城市行政層級。我國行政區劃,按首都、省級城市(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大部分省會城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地級市、縣級市。縣級市以下,就是縣、鄉鎮、村、自然村。目前,"縣"到底是不是屬于城市,在學界還有爭議。
02
城市經濟活力。通常以城市處在幾線來判斷,即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等,關于"線"的說法,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通常情況下,主要以經濟發達程度、人口數量、宜居指數等來衡量,因此,有些發達的地級市、甚至縣級市有可能會列為二線城市,而一些內地偏遠、不發達的省會城市,可能會被歸類為三四線城市。其中,衡量城市活力,最重要的是經濟指標,這些可以通過各城市所公布的統計數據中獲得。
03
城市人口數量。人口是一個城市是否繁榮,是否具備較大消費市場和消費力的最直接表征,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人口與一個城市的行政層級并不是成正比的,有些省會城市的人口很少,可能不如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地級市、甚至縣級市來的多。
在一個城市房企競爭結構中,有本土房企,還有外來的跨國房企、全國性房企、以及區域性房企,競爭力依次為跨國房企>全國性房企>區域性房企>本土房企。除了本土房企外,外來的房地產開發商能否進入一個城市,主要通過以上三個維度來判斷,也就是:行政層級越高、城市活力越強、城市人口越多,引來的房企競爭就越激烈,反之,則競爭越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