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提出改革開放以來,短短幾十年,各個領域的經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老百姓一個月只能領幾十元,而現在一個月能領幾千元或幾萬元。居民收入增長了100多倍。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物質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許多家庭都過上了小康生活。
然而,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許多人抱怨他們不能掙錢。他們指出掙錢很難。他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他們起得早,工作很貪婪,但每個月都沒有多余的錢。
按理說,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收入的快速上升,人們的口袋應該越來越鼓了。為什么許多人感到經濟壓力?除了個別家庭感受到巨大的經濟壓力外,很多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阻礙,甚至很多企業經營者經常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一些企業不得不選擇裁員或減薪的方式來維持正常經營。社會的錢在哪里?為什么人們認為沒有錢?
首先是流通不足,造成經濟壓力
過去,很多農村人往往選擇到外地打工,希望在城市獲得更高的收入,但現在很多本地農民工選擇返鄉。這種現象已經非常普遍。雖然人們覺得錢很難掙,但國家實際上每年都會釋放大量的錢。錢到哪里去了?盡管國家近年來一直在釋放大量資金,但這些成本缺乏流動性。
據介紹,目前我國家庭債務總額已達51萬億元,其中以住房貸款最為嚴重,大部分家庭面臨著住房貸款的償還問題。當很多人把錢花在房子上時,他們根本無法完成其他領域的消費。在消費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貨幣的流動性就會喪失。
其次,老百姓的購買力不強
去年,中國的消費率呈現負增長。正如企業家曹德旺所說,中國只有2億人有消費能力,而剩下的12億人幾乎沒有消費能力。對富人來說,他們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窮人想花錢卻沒錢花。因此,企業生產的大量商品都堆放在倉庫里,無法及時變現。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企業的生存將陷入危機。當然,企業不賺錢。
第三,所有的錢都是壟斷國企和互聯網企業賺來的,小企業當然賺不到錢
現在許多人抱怨同行的競爭太激烈。但是,要想轉變思路,傳統行業的競爭一定非常激烈,而壟斷行業的競爭并不激烈。比如煙草、電信、石油、金融等一些壟斷行業都能賺錢。被譽為“天下第一線”的工商銀行,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177億元,相當于每天8.6億元,不能用日常收入來形容。壟斷企業拿了巨額的利潤,但在傳統的雞肋行業,很難賺錢。
另外,互聯網產業近10年才發展起來,最早進入互聯網企業的企業已經成為行業巨頭,并在不斷開拓其他領域,意圖形成自己的商業帝國,形成自己的生態閉環,甚至在互聯網企業的連接下賣菜養豬。隨著前段時間一些互聯網電子商務公司的約談和反壟斷監管的出現,相信一些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會有所收斂。
在當前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人工智能和高科技產品的出現,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就業的困難,很多工作都可以通過智能化的方式來解決。在就業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各種資金流入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國內高端人才比重相對較低,只有10%左右,90%以上的高端人才仍在制造業苦苦掙扎。
雖然一些高端人才可以獲得不錯的收入,但普通人只能維持溫飽。這種嚴重的財富失衡在未來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從以上信息不難發現,大部分財富只有少數人掌握,而普通人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要想改善這個問題,就必須不斷增加收入,讓大家學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要讓老百姓有能力在各個領域消費,讓資金真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