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奧密克戎后癥狀究竟如何,重復感染的幾率多大?痊愈后會不會留下后遺癥?為深入了解這些問題,南方都市報設計了一份奧密克戎感染情況的調查問卷,截至12月14日,共計回收158份有效問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80%的人屬于無癥狀和輕癥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較少,合計占4.43%。90%以上的人表示沒有出現后遺癥,98.1%的人不存在重復感染的情況。
掃碼參與奧密克戎感染情況的調查問卷。
發燒、咳嗽、渾身酸痛最常見,近三成受訪者味覺嗅覺短暫消失
在分析問卷之前,先介紹此次參與問卷調查的人接種疫苗情況,其中,92.41%的人至少接種了一針疫苗,68.99%完成全程疫苗接種。這也印證了目前的疫苗并未能有效防止感染。
資料圖
感染新冠奧密克戎后可能會有哪些癥狀?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感染奧密克戎后,發燒、咳嗽和渾身酸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占比分別為84.81%、76.58%和70.89%,無明顯癥狀的僅為7.59%。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學院感染科的官方公眾號于近期發文介紹,感染奧密克戎后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和頭痛等“流感樣癥狀”,這與本輪問卷結果互相印證。值得關注的是,多位感染者告訴南都記者,此輪感染后發燒會出現高燒現象,超過39度甚至可達到40度。
資料圖
除上述癥狀之外,感染者還普遍反映出現鼻塞(54.43%)、上呼吸道疼痛(52.53%);此外,部分感染者出現精神不濟、失眠和腸胃不適(均超過30%),并出現味覺嗅覺短暫性消失(27.85%),還有個別反映心臟輕微不適、胸悶氣短呼吸困難。
七成多感染后癥狀為輕型,7名重型危重型患者均為中青年
2022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根據癥狀對患病人群進行分型,分別是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從此次問卷的感染者類型來看, 74.05%的感染者為“輕型”,即輕微發熱、咳嗽,無肺炎表現,15.82%為“普通型”,出現發熱、上呼吸道癥狀、有肺炎表現等,僅有5.7%是無癥狀感染者,一名無癥狀感染者曾告訴南都記者,其核酸檢測結果雖然為“陽性”,但感染者只出現咽部干癢,沒有發燒,五天后癥狀消失,十天后核酸檢測結果轉陰。
資料圖
另有6人表現為“重型”,即發熱、咳嗽,甚至出現呼吸急促,值得注意的是,這6人年齡均在60歲以下,除一人接種2針外,其余均完成全程疫苗接種,其中一位患有基礎疾病的感染者發現基礎疾病明顯惡化。
158人中,有1名感染者是“危重型”:他的年齡在30歲以下,完成至少三針疫苗接種,在醫院進行治療的230天內,出現了呼吸衰竭、休克現象和間質性肺炎,用上有創通氣和體外肺循環。受訪者自述治愈后仍存在肺功能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奧密克戎流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普遍被認為是感染脆弱人群,由于調查樣本所限,此次問卷僅收集到2位老人(60-80歲)的感染情況,二人均患有基礎疾病,分別完成兩針接種、三針及以上加強接種,感染后,兩位老人均屬于“輕型”,沒有出現基礎疾病明顯加重的情況。
因本輪問卷老年人填寫占比較低,尚無法對老年人群體感染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判斷,但南都記者在此前采訪中發現,多位接種過疫苗的老年人,即使有基礎疾病也均為輕癥且順利得以康復,而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則易轉為重癥。
一位未接種疫苗的79歲患者此前因考慮到糖尿病,未有接種疫苗,感染前期沒有明顯癥狀,直到第八天晚上不慎跌倒,隨后發燒至40度,并不斷咳嗽氣喘,入院檢查發現雙肺已嚴重感染,胸腔積水,氧飽和度僅為88%,按照第九版新冠診療方案,氧飽和度低于93%即為“重型”。在持續對癥治療后,感染新冠病毒的第19天,老人核酸結果才轉陰出院。
96.2%人自述沒有新冠后遺癥,98.1%受訪者未遇到重復感染
病愈后是否存在后遺癥是此輪奧密克戎感染中頗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多位感染科專家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新冠奧密克戎會導致后遺癥。
此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6.2%的人表示沒有發現后遺癥,反饋存在后遺癥的6個人中,有4人表示味覺受影響,比如味覺減退、敏感度下降,還有人表示出現乏力、咽痛、眼干、健忘或運動能力下降的現象。
資料圖
對于新冠是否存在后遺癥,醫學界尚無定論,有學者將核酸檢測結果轉陰后出現的味覺嗅覺喪失、關節痛、記憶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癥狀稱為“長新冠”,即新冠長期癥狀。認為“長新冠”和“新冠后遺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長新冠的表述中并沒有提到后遺癥具有的永久性和不可逆性。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是重復感染的問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1%的人不存在重復感染的情況,但這或許是因為此輪奧密克戎剛在國內出現流行的趨勢,人群還并未迎來第二輪感染。
資料圖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專家李侗曾近日對媒體表示,盡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時間內會獲得針對該毒株的免疫力,但不代表不會再次感染。“感染一次并不能終生免疫,具有類似的特點還有流感,由于病毒型別多、變異快,容易從人體免疫機制中發生逃逸,這也是流感疫苗為何每年都要接種,因為重復感染的概率很大。”
南都此前也曾報道兩位出現重復感染的人的經歷,二人在第一次感染前,都接種了兩針疫苗,但二人感染后癥狀的嚴重程度不同。其中一位兩次感染間隔5個多月,都是輕癥;另一位感染四次,除了第一次毫無癥狀外,其余三次均表現出明顯的發燒、咳嗽和肌肉酸痛等癥狀,目前兩人也均未出現后遺癥,但兩人都表示,重復感染反而讓他們已經逐漸習慣與奧密克戎共處,對疾病感到不再恐慌。
僅6.33%的人對奧密克戎感到恐懼,超八成居家治療
因此輪感染奧密克戎癥狀輕微,實際上人們對奧密克戎的恐懼也正在消解。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針對感染新冠后的心理感受,僅有6.33%的人會感到恐懼,另有44.3%的人選擇“擔心影響他人”,26.58%的人會感到焦慮;33.54%的人“無感”,而27.22%的人表示“心里一塊石頭落地”,甚至有13.92%的人覺得興奮。
資料圖
除癥狀之外,此次問卷也對感染奧密克戎后多久痊愈作了調查,排除“還未痊愈”的回答后,共得到136個有效回答。分析結果顯示,痊愈時間在1到15天不等,約五成人5-7天就可痊愈;其中7天痊愈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29.4%,其次是5天,占17.6%。其余的大部分是在5天以下,少部分人是在7天以上。
資料圖
隨著此輪防疫政策的重大轉向,多位專家學者都呼吁,感染奧密克戎后因癥狀輕微,可選擇居家隔離治療。此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3.54%的感染者居家進行健康監測,在醫院和方艙治療監測的人數合計占11.39%,還有5.06%在賓館等集中隔離點。
資料圖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學院感染科也認為,感染奧密克戎,99.5%的人可安心居家治療,僅有0.5%的人需要前往醫院住院,感染者要學會自我監測癥狀,觀察體溫、脈搏、氧飽和度,出現氧飽和度下降至95%以下,或持續高熱(大于39度)、發熱伴隨明顯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大量飲水吃普通感冒藥應對,近四成選擇補充高蛋白
對大多數輕型、普通型患者而言,要如何應對感染?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大量飲水,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會選擇吃雞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超過一半的人會吃感冒藥,部分人會同時服用一種以上的藥物。比如有的人會同時吃“白加黑”“泰諾”等感冒藥和止疼藥,有的人會在此基礎上吃中藥或中成藥。
資料圖
南都記者注意到,近期出現不少感染新冠后錯誤用藥,導致急性肝損傷入院的情況,有的甚至進了ICU。對此,多位醫療領域專家表示,常見的感冒藥如“白加黑”“泰諾”和一些中成藥如“感冒顆粒”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有的人同時吃好幾種感冒藥,有的人吃完感冒藥又吃止痛藥,導致服藥過量,加重內臟負擔,甚至引起急性肝腎衰竭。
專家建議,不要多種感冒藥一起吃,吃藥時最好認真閱讀說明書,查看有效成分尤其是對乙酰氨基酚是否重復;也不要吃了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藥后,還吃退燒藥;同一功效比如退燒的藥只吃一種,不建議交替吃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采寫:南都記者蔣小天 郭若梅 見習記者趙霖萱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