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紙價大漲 紙廠停工#登上熱搜,據報道,文化用紙、包裝用紙紛紛漲價,文化用紙價格從6500元/噸到現在是13000到14000元/噸,價格整整翻了2倍多,市場上部分生活用紙產品出廠價上調了10%-20%。
進入5月份以來,國內主要文化紙企業和貿易商發布多張漲價函,生活用紙1個月迎來三連漲,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趕緊把衛生紙囤起來!”
對此,在騰訊新聞相關話題中,參與調查的8350人,接近40%的用戶沒有感受到漲價,而有33.9%的用戶覺得“明顯漲了”。
為什么紙價漲了,紙廠卻紛紛停工?對紙價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哪些?用戶需要囤紙嗎?在騰訊新聞發起的#紙價大漲,紙廠紛紛停產#話題中,多位業內人士發表了他們的觀點與看法。
馬琳:造紙行業將迎洗牌 消費者不必慌
企業數字化轉型顧問
這會是下一個長時間漲價的品類么?其實這一輪漲價主要受全球疫情影響的進口原材料漲價,運力漲價;國際通貨膨脹;國內環保政策影響帶來的成本升高,壓力傳遞到了生產商和供應鏈中端廠商。
進口原材料漲價:我國造紙業主要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先來看下造紙最主要原材料-紙漿,根據主要來源可歸于廢紙漿、木漿、非木漿三大類,其中又以廢紙漿和木漿為主要原料,2019年占總紙漿消耗量的約94%。而2019年2020年我國的進口木漿比例分別約為74%和72%,木漿主要用于生活用紙和文化用紙;廢紙漿多用于包裝用紙;非木漿多用于生活用紙。先來看木漿,木漿分類中主要用于造紙的是針葉漿和闊葉漿,分別來源于溫帶寒溫帶,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外紙漿產能降低,國際航運運力降低導致原材料漲價。
“禁廢令”加重原材料供應緊張:其次是廢紙漿,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2019、年的進口廢紙量是1036萬噸和823.2萬噸,缺口短時間內難以滿足,部分廠商選擇用木漿來替代,加重了木漿的需求。
國際通貨膨脹:全球疫情期間,各國都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由于紙漿價格以美元定價和結算,美國的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紙漿價格的上漲。
“限塑令”擴大國內白卡紙市場:視線轉移到國內,由于受到“限塑令”的影響,“以紙代塑”大大提升了國內市場對于白卡紙的需求,供不應求也是造成價格升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國內基礎化工產品價格普遍上調,導致企業使用的化工產品價格也平攤到造紙成本。總的來說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原材料價格升高傳遞至大宗銷售和零售端漲價,利潤空間壓縮導致小的造紙廠紛紛停業。
這種情況目前會帶來兩種影響:
造紙行業的洗牌,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原本存貨能力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且與供應鏈上游的議價能力較高。在本就利潤不高的造紙業,小廠家處于“謹慎提價”和“成本高漲”的夾擊,不堪重負下就會停業選擇被淘汰;
國內廠家開始尋求供應鏈上下游的發展,例如在國內開展“林紙一體化”,國外收購紙漿造紙廠,加大研發力度探索新的替代原材料,長此以往,國內造紙業的產能,議價能力,行業水平將會得到普遍提升
面對造紙行業整體漲價其實終端消費者不必慌張,與民生最相關的其實還是生活用紙,國內的生活用紙市場一直供大于需,如前文所講,龍頭企業抗風險能力強,且行業競爭壓力大為了留住客戶不會有太大的價格波動,大可以持樂觀的態度。
曾德謙:紙價上漲需關注未來大宗商品和經濟周期影響
宏源期貨宏觀金融分析師
一季度上游原材料紙漿大漲,上游成本上漲,而下游需求恢復不強,國內造紙廠利潤空間壓縮,又由于紙漿進口依存度較高,只能被迫上調下游紙價。
這其實是一季度以來大量工業企業面臨的共同境況——包括原油、黑色鐵礦石、有色在內的、以上游原材料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受到全球經濟復蘇和貨幣寬松共同帶動的通脹上行,但實際國內經濟的復蘇已經進入后半程,下游需求的增速放緩,“類滯漲”預期上升,PPI-PPIRM差價由正轉負。
部分原材料的上漲壓力能夠向中游工業品傳導如鐵礦石向螺紋鋼、焦煤焦炭傳導,在于下游需求旺盛,例如地產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銷售開工均較強,但部分需求恢復緩慢的行業則需要受到較大的價格壓力,因此近期發改委連續發聲,加強對大宗商品價格的監控。
所以當前看待紙價上漲其實不單單是看造紙行業的變動,還需關注未來大宗商品和經濟周期的影響。
D宗師:紙和黑色金屬的價格問題是同源的
艾瑞首席分析師
說來很巧,去年因為炒股票,一眼相中了一家造紙的公司,所以側面了解了一下。那個時候就傳言那家公司正在與另外一家紙公司合并,合并之后就能對紙價有更強的話語權。我不知道造紙業內部是不是從去年3月份左右就感受到了某種壓力,今天爆出這條新聞,真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造成紙價上漲的原因有很多,最基礎的就是原材料和物流的問題,一場疫情對這兩個要素打擊最大,這是最表面的原因。實際上你要深究的話,紙和最近黑色金屬的價格問題是同源的。我認為,這是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國外各路資本借機收割中國的企圖。
疫情影響的是原材料的生產和物流,其漲價勢必造成成品漲價。中國紙漿進口量占造紙總消耗的70%以上,但是紙作為基礎商品,利潤并不大。所以,中國相對“資源消耗高”的,都會借著碳中和的契機控制產能擴張。何況紙的原材料是樹,更和碳中和息息相關了。
靜觀Finance:對進口紙漿的依賴是目前紙價大漲原因之一
財經專欄作者
對進口紙漿的依賴,是目前紙價大漲的原因之一。未來,走出去或許是不多的解決途徑之一。
中國造紙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紙漿消耗總量10200萬噸,較上年增長5.27%。但2020年進口紙漿3063萬噸,扣除非造紙用漿和非木漿,實際木漿消耗量2556萬噸。
而2019年進口紙漿2720萬噸,扣除非造紙用漿和非木漿,實際木漿消耗量2317萬噸。
進口紙漿的量上,2020年高于2019年。
從以上數據看,我們可以看出進口紙漿在造紙行業的重要性。
看造紙行業, 在紙漿消費上,我國國內紙漿產能不能完全滿足需要,這直接導致了中國紙漿非常依賴進口。
之前有一種說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紙漿進口國,全球化學商品漿新增需求約一半來自中國市場。
現在看,這種說法依然有效。
而新冠疫情以來,進口紙漿的壓力越來越大。那么,紙價上漲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當然,企業庫存可以緩解壓力,也可以暫緩普通消費終端漲價的速度。但是,等待不是長久之計。
現在看,走出去,在國外建立生產基地,應該是不多的選擇之一。
朱邦凌:漲價題材股票最好在初期介入,中后期就算了
紙漲價的主要原因,就是木漿漲價,上游向下游傳導導致的。從2020年7月到2021年3月份,木漿價格平均上漲超過400美元/噸。由于木漿漲價,前些日子一些造紙廠還以檢修設備為名停產了,因為價格倒掛,一生產還賠錢,干脆不干了。
和投資相關的一個話題是,漲價之下,這些造紙上市公司能投資嗎?股票能買嗎?一般來說,在漲價初期,相關上市公司會受益,業績也會很靚麗。但隨著通貨膨脹加劇,相關上市公司業績難以維持。因此,投資漲價題材股票,最好在初期介入,中后期最好就不要買了。
譚浩俊:需高度重視紙價上漲 避免發生通貨膨脹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紙價上漲,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必然會傳導到造紙行業,帶來紙價的上漲;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對造紙行業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特別是紙漿生產,投入環保方面的支出會不斷增加。同時,關閉一些規模不大,環保治理能力較差的造紙企業,也會使市場供應出現緊張狀況。
紙價的上漲,對下游企業的影響也是必然的。除印刷、出版等行業之外,使用食品紙的食品企業、飲料企業、快遞行業、外賣行業等,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這也意味著,物價上漲壓力,已經從多個方面出現。而隨著全球經濟出現穩步恢復,全球性通貨膨脹壓力也會不斷加大,輸入型通貨膨脹概率增大。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避免發生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