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銀行江西分行推出面向三胎家庭的“生育消費貸”。
這些年,部分銀行奇葩貸款產品層出不窮。墓地貸、婚慶貸、彩禮貸……如今,又冒出一個“三孩貸”。
據報道,某銀行江西分行推出面向三胎家庭的“生育消費貸”。根據相關宣傳資料:一胎家庭最高可申請10萬元,二胎家庭最高可申請20萬元,三胎家庭最高可申請30萬元貸款,具體以實際審批金額為主;產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
對此,涉事銀行于6月4日晚些時候發(fā)布情況說明,稱“生育消費貸”有關信息是該行內部評估信息,暫無此類產品推出計劃。但同時,該行亦表示“關注特定客戶群體金融服務需求”。
顯然,該銀行已然“內部評估”的“三孩貸”,是應剛剛出臺的三孩政策而動。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要進一步優(yōu)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這意味著,三孩政策時代到來了。
中央作出三孩政策部署,是基于我國人口現狀的適時調整。公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生育三孩,有利于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但是,涉事銀行在此時推出“三孩貸”,雖然看似也是在呼應國家大政方針,但其對生育的理解,顯然產生了嚴重的偏頗,頗有種荒誕之感。
應當明確,“三孩貸”只是網友的叫法,這個貸款項目原名叫“生育消費貸”,也就是說,“三孩貸”不過是另一種消費貸。消費貸本質上是一款金融產品,一種助力消費的工具。把消費貸與生育聯系在一起,就有了一種把生育產品化、工具化的意味,遮蔽了生育本身豐富的意涵。
生育不只意味著產生下一代,使代際得以延續(xù),其本質上還是一個生命事件、倫理事件,它體現著人的尊嚴、權利與自由,寄托著人類對生命的美好想象與期冀。而“三孩貸”本身帶有一種冰冷的工具理性主義,把生育窄化成了一款消費主義場景下的產品,這是對生育“概念”的降格。
作為金融產品,消費貸本身沒什么問題,但也不是所有事物都適合納入消費貸。跟此前江西某銀行推出的“彩禮貸”一樣,“三孩貸”最大的問題在于,這款產品太過囿于金融視角,工于利益算法,而忽視了生育本身的人文屬性。
為此,即便尚在“內部評估”階段,我們也希望涉事銀行在“關注特定客戶群體金融服務需求”的時候,能在此方面更多考量,否則,眼睛里只有經濟理性而沒有人情倫常,“翻車”也就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