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繼續硬著頭皮辦奧運,似乎是賬面上最好看的選擇。
不管你期不期待,已經陸續有運動員在去往東京奧運會的路上了。6 月 1 日,第一支東京奧運會海外參賽隊——澳大利亞女子壘球隊抵達日本成田機場。
這是史上第一屆因大流行病而延后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仍然頂著“2020”的頭銜,但局面比我們想的更復雜。
△ 2020 年 2 月 29 日,日本京都大學校門口的“東京奧運會倒計時”招牌,上面繪有“中止吧中止”的字樣。招牌靈感來自 1988 年在日本上映的科幻動畫電影《AKIRA》,故事舞臺是即將在 2020 年召開奧運會卻形勢混亂的城市“新東京”,剛好和現實“撞了設定”。圖片來源 | 京都新聞
5 月 26 日,東京奧運會“官方合作伙伴”《朝日新聞》發表了一篇題為《請求首相做出終止夏季東京奧運會的決定》的社論,直接把東京奧運會說成“對大眾健康的威脅”,日本民眾“不能原諒任何‘賭博’”。《朝日新聞》報紙在日本發行量超過 700 萬,這次的社論也在 Twitter 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奧運會不僅僅是娛樂活動,也會涉及到千億美元的利益關系,但現在本應計劃靠這撥營銷賺錢的贊助商也不想回本了。我們總結了兩個問題,看看能不能回答你對奧運局勢的困惑。
離奧運會不到兩個月,日本在猶豫什么?
——錢還是最大問題。
如朝日新聞的社論所說,東京奧運會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新冠疫情。根據日本廣播協會(NHK)的數據,截至 6 月 3 日,日本共有超過 75 萬新冠感染者,以每日 7 萬人的速度實施核酸檢測,而原定在 5 月 21 日解除的第三次“緊急事態宣言”由于政府判斷形勢嚴峻,目前已延長至 6 月 20 日。
日本已經為奧運會花了太多錢。2020 年 12 月,東京奧委會申請的預算漲到了 1.64 萬億日元(約合 1040 億元人民幣),這也坐實了“史上最貴奧運會”的名號。
一旦決定停辦奧運,意味著此前的所有花銷都會成為“沉沒成本”,而且,日本政府、贊助商等出資方短期內不可能拿出更多錢了。另一方面,早稻田大學運動科學院準教授、律師松本泰介曾向《朝日新聞》指出:雖然《舉辦地城市條約 2020》并未提到任何違約金,但國際奧委會(IOC)仍可以提出賠償要求。
△ 2017 年 7 月時,澳大利亞 Twitter 用戶 Blair Hughes 在東京澀谷旅游,當時他感嘆:“奧運會專柜在澀谷的百貨商場里無處不在。”圖片來源 | Twitter@MrBlairHughes
可以確定的是,停辦奧運會沒法讓東京占到“便宜”——賽事期間的疫情應對費用仍然需要日方獨自承擔,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還得處理和贊助商日益復雜的合約關系。
至少對東京都政府來說,一場大型國際賽事是開發新區的好時機,他們已經做好了“臨海地區城市規劃”,準備再造一個“副都心”(城市副中心)。大型地產商都已經就位,以三菱不動產的“HARUMI FLAG”為例,這其實是一個把奧運村改建為公寓的項目,現在開發商只能等賽事結束再重啟銷售。
△ 為了迎接奧運會,東京臨海地區將導入 BRT(快速公交系統)交通網,連接東京站、新橋站、晴海、豐州、奧運村等地。奧運村也是未來 HARUMI FLAG 的所在地。圖片來源 | HARUMI FLAG
任職于日本研究機構野村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木內登英在 5 月底分析計算了東京終止奧運的經濟損失。他提出,東京奧運會有兩個變量——除了“是否舉辦”,還有“是否限制觀眾人數”。暫停接受海外游客已經造成 1500 億日元(約合 87 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但東京奧委會手頭有海外的 60 萬張退票可以銷售給本土觀眾。
木內登英測算,東京都前兩次發出緊急事態宣言時,經濟損失均超過 6 兆日元;而即便終止奧運,經濟損失大概有 1.8 兆日元,也不及一次緊急事態宣言帶來的經濟損失。從這個角度上說,東京繼續硬著頭皮辦奧運,似乎是賬面上最好看的選擇。
誰在贊同,誰在反對?
贊同: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
反對:民眾、醫務工作者、企業家
取消東京奧運會的呼聲越來越高。
醫生大概是最操心的一群人。5 月 13 日,日本總理官邸記者發布會上,日本勞工組織“全國醫師聯盟”代表植山直人明確表示反對召開奧運會,他認為疫苗接種速度遲緩,來自全球 200 多個國家的數萬名運動員可能引發新的病毒變異,他還用諷刺的口氣說:“如果東京奧運會引發了一種危險病毒,那么接下來 100 年它會被叫作‘東京奧運會病毒’。”
△ “全國醫師聯盟”是日本民間最大的醫療職業勞動者組織之一,植山直人向首相官邸陳情時表示,考慮到現有的醫療問題,應該取消東京奧運會。圖片來源 | YouTube @ANNnewsCH
日本厚生勞動省和首相官邸提供的接種數據顯示,截至 6 月 2 日,已有 1477 萬人完成接種,這個數據包含兩類人:接種 1 次和接種 2 次的人,但實際上日本政府采用的輝瑞疫苗必須打 2 針以上才生效,按這個標準算,符合要求的約 378 萬人,占東京都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早在 4 月 29 日,因為大阪府重癥病床使用率高達 98.2% 時,大阪府醫生協會會長佐佐木洋聲稱“大阪醫療系統已經一只腳踏進了崩潰關口”。一時間,“醫療崩壞”這個詞也在媒體上廣為傳播。如果疫情持續發展,那么這可能會變成現實。
《朝日新聞》于 5 月完成的一次涉及 2000 人的調查顯示,只有 14% 的受訪民眾認為奧運會應該在 2021 年夏天舉辦,四成人贊同再次延期,43% 的受訪者覺得干脆應該終止。
△ 日本律師聯合會的前會長宇都宮健兒于 5 月 14 日向日本政府遞交了要求停辦奧運會的請愿書。這個請愿書從 5 月 5 日開始在請愿網站 change.org 征集簽名,目標 50 萬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41 萬人響應。圖片來源 | change.org
△ 比起東京奧運會,一些抗議者反對的是奧運會本身,認為它不再能給主辦國帶來任何利益,甚至不客氣地說“日本已經輸了,哪兒都別開奧運會”“奧運會正在殺死窮人”。圖片來源 | ZUMAPRESS.COM、nolympicsla.com
相比之下,國際奧委會態度強硬。5 月 25 日,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馬赫(Thomas Bach)確定“奧運會已經進入最后的籌備階段”。
國際奧委會另一名高級委員迪克·龐德(Dick Pound)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采訪時則說“基本上已經排除了終止的選項”,他認為東京奧組委提出的防疫隔離措施有效,但也很現實地承認:“沒人知道未來 60 天內是否會有一個重大的、不可預測的事件。”
軟銀集團社長、投資人孫正義卻質疑國際奧委會是否有舉辦決定權。他認為,辦奧運會已經沒有好處。5 月 23 日,孫正義在 Twitter 上寫道:“考慮到逝去的生命,緊急狀態下政府給出的補貼,日本 GDP 下降,還有民眾的耐心,我認為(舉辦東京奧運會會讓)我們損失更大。”
孫正義不是第一個公開表態反對的企業家,日本樂天集團社長三木谷浩史更激進地說現在辦奧運會是“自殺行為”。如果是 10 分滿分制,他只給日本政府的防疫表現打 2 分。
樂天和軟銀都是日本的大公司,但不是奧運會贊助商。面對兩位社長的批評,東京奧組委首席執行官武藤敏郎仍堅持“舉辦奧運會的經濟效果遠遠好于取消”。
△ 截至 2021 年 6 月 2 日,東京奧組委已經召開了 7 次防疫措施調整會議,公示大會期間的防疫流程。圖片來源 | 東京都奧運會 殘奧會準備局
出來說話的贊助商大都主張東京奧運會該辦。日本通信巨頭 NTT 公司社長澤田純呼吁大家多討論如何保證奧運會的安全,而豐田汽車公司執行董事長田準在 5 月 12 日的財報發布會上表示,雖然他擔憂洶涌的網絡輿論,但仍期待東京奧運會能順利召開。
但這恐怕不只是日方的事。美國《華盛頓日報》的體育專欄作家薩麗·詹金斯(Sally Jenkins)撰文批評國際奧委會是“腐敗的金庫”,有意鼓勵超支,要求主辦方滿足一切標準,把成本和募資推得一干二凈,卻要拿走大部分收入。
“當奧運會可以被粉飾為國際旅游的收入來源時,也許一些支出是合理的,但現在,日本人民所付出的代價比經濟上的要沉重得多。”她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