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助貸平臺業務幾乎“無孔不入”,網絡貸款已經越來越成為很多人的新融資渠道。
可是你們知道嗎?由于監管的逐漸完善,絕大部分網貸平臺已經接入了人行征信系統,借款人信息、借款信息、還款記錄等均會被上報征信。
最近,又有平臺發出提示:借款人千萬不能逾期,也不要“以身相試”,看起來像是在“恐嚇”借款人,說明平臺已經非常重視借款人能否按時還款了。
那么問題來了,全國有那么多網貸平臺和助貸機構,哪些借款是100%會上報征信的?逾期了會有何影響呢?
是否會上報征信關聯看資金來源
我們知道,隨著金融監管的加強,不合規、無牌照的網貸平臺已經全部清零。
如今剩下的網貸平臺主要有三種:
1、螞蟻消費金融等持牌類消費金融公司,業務可以拓展至全國,放款規模根據實繳資本來確定。
2、恒昌小額貸款公司等小額貸款平臺,業務也能開展到全國,前提條件是一次性實繳資本必須在50億元以上。
3、小花錢包等助貸平臺,資金來源于銀行、信托等機構,業務可以開展到全國。
其實早在2019年,有關部門就出臺了《關于加強P2P網貸領域征信體系建設的通知》,要求網貸機構接入央行或者百行征信。
目前,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借款是否納入征信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看借款合同里面的出資方是誰,如果是銀行,肯定是接入征信的,如果是信托或者小額貸款公司,那就要咨詢平臺客服了。
網貸逾期有多嚴重?
其實,以上的平臺提醒短信還僅僅是一種“小手段”,真正可怕的是網貸的利息。
我們來看下具體的借款案例:
這是某借款人的借款記錄,可以看到借款金額36000元,期限是12個月,還款方式是分期還款,合同標明的年利率是28.75%。
但是,點開還款計劃可以發現,前面兩期需要歸還11623元,原因是包括了擔保費、咨詢費、服務費等一系列費用。
所以對于借款人來說,無疑加重了還款壓力,且這樣一來,隨著實際使用資金的每期減少,貸款實際成本遠不止28.75%。
然而,這種貸款逾期了,情況也和銀行一樣,將會被起訴,而且催收力度會比銀行更大。
借款人如何應對呢?
一般來說,我會建議大家:款是自己借的,咬咬牙也要還清借款。
但是,如果還款壓力實在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且我們有足夠時間精力去和平臺協商,建議先協商降低利率,如果不成功再走法律程序,因為如果貸款利率超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的話,是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
另外,除了要按時還款不逾期之外,建議結清后不再碰任何網貸產品,為后續在銀行辦理貸款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