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辛巴旗下公司辛選投資花了2.16億元,以9.16元/股的價格收購起步股份2359.8萬股股票,占股5%。
起步也因此成為“網紅概念股”。“快手一哥”真是火啊!起步接連出現漲停板,股價在5個交易日里累計上漲61.14%逼近17元。
然而,2020年的“辛巴燕窩事件”終止了起步的輝煌漲勢。
去年9月和10月期間,辛選旗下主播在直播間推廣融昱公司提供的“小金碗碗裝燕窩冰糖即食燕窩”,并根據品牌方提供的賣點卡,強調“商品的燕窩含量足、功效好”。
11月,王海在微博上曬出檢測報告直指辛巴收假:產品蔗糖含量 4.8%,而成分表里碳水化合物為 5%,確認該產品就是糖水。
糖水燕窩只有糖水沒有燕窩,成本不到一毛錢?
辛巴被打臉了,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輿論壓力下,辛巴在11月27日發布道歉聲明,并表明主動承擔退一賠三責任,共銷售57820單,銷售金額 1549.6萬元,共需退賠6198.3萬元。
廣州市場監管部門也介入調查,責令直播公司和翊公司停止違法行為、罰款90萬元,對燕窩提供方廣州融昱貿易有限公司處 200 萬元行政罰款。
12 月 23 日晚間,快手將辛巴個人賬號封停 60 天,辛巴家族相關主播的賬號也被不同程度封禁。
辛巴家族覺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和翊公司向廣州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融昱公司提供的產品資料存在虛假,對消費者構成欺詐,誤導涉事主播進行了夸大宣傳,要求融昱公司支付其先行承擔的賠償金,并就“夸大宣傳”等欺詐行為象征性賠償損失1元。
燕窩事件之后,辛巴人氣受到重創,ST起步股價也大幅回落,從11月初起,四個月內股價累計跌幅超50%,跌破7元,跌至6.42元的階段性低點。
直至今年3 月 22 日,辛巴在個人賬號表示:將于 3 月 27 日中午 12 點正式歸來,攜全體主播接所有用戶回家。
3 月 27 日的直播達成了辛巴創造 20 億銷售額的直播業績目標,此次高調回歸也幫助ST起步大漲了一波。3月26日再攀12.59元的高位。
當然,漲勢沒有維持太久,一方面因為辛巴,另一方面也因為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凈利潤虧損2.8億元,同比下降295.31%。
網紅股再紅,也撐不起它的基本面。
ST起步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兒童服裝、童鞋等產品品牌運營商。2017年上市。之后,公司的盈利情況就從鼎盛時期急轉直下,2018年和2019年,起步總營收分別為13.98億元和15.2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1億元和1.42億元,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7.05%和21.13%。
2020年,ST起步就更是慘淡經營,總營收 7.73億元,同比下降了 49.23%;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80億元,同比下降了 295.31%。公司還被審計機構出具了有保留意見的財報審計報告。
令人不解的是,起步前三季度總營收逐步增長,到第四季度突然轉為負數!前三季度凈利之和超過9000萬元,第四季度公司凈虧損達3.7億元。
起步給出的解釋是: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虧損主要是因為線下銷售渠道受創,經銷商及附屬門店銷售受創、公司推出扶植政策抬高銷售費用,退回未銷售商品,計提相關存貨跌價準備等原因。ST起步去年計提存貨跌價準備7709.05 萬元。言外之意就是,責任不在公司,甩鍋給疫情還有賣不動貨的經銷商。
上交所對起步的業績發出問詢函。在 2021年5月28日的《關于起步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中,上交所針對ST起步的財務情況、主營業務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11大問題。起步則是屢屢延期,尚未回復。
根據媒體報道,ST起步相關負責人曾闡述合作初衷:“辛選投資自2018年啟動直播電商業務以來,旗下入駐主播數千名,累計粉絲數突破4億,2019年辛選成交額逾150億。我們正是看中了辛巴及其合伙人在電商直播、供應鏈建設等方面的專業化能力,能夠加速公司新零售產業布局。”
在ST起步2020年的公司財報中曾經提及,與辛選團隊在雙十一、雙十二期間聯手合作, 進行了多場直播,直播效果明顯。并將繼續加快電商直播布局,為消費者提供多維度整合式直播電商服務。
然并卵,起步還是沒有逃脫業績和股價雙雙滑落的命運。
辛巴選擇了黯然離場。
ST起步發布公告,7月7日,廣州辛選通過集中競價以6.16~6.74元/股,減持公司477.09萬股,較持股成本虧出3成左右,并且在未來12個內清空所持起步股份所有股票。
7月9日,開盤10分鐘后,ST起步即跌停,股價為6元/股。
一年時間,辛巴浮虧8500多萬,風光過后,市場歸于理性,ST起步可能只剩一地雞毛。
接下來,燕窩事件要收尾了。
今年6月30日,案件有了實質性反轉。廣州仲裁委員會就該案做出終局裁決,支持了辛選集團旗下和翊公司的絕大部分訴求,融昱公司故意誤導辛選作出虛假、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裁決融昱公司承擔去年12月16日以前和翊公司退賠貨款中的30355459元,并根據和翊公司的申請,象征性賠償和翊公司損失1元。
直播帶貨作為新消費業態逐漸興起,并步入快車道。但良莠不齊的產品可能因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缺乏售后服務等問題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亂象層出不窮,需要加強監管,整頓亂象。
根據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的數據,全國12315平臺共受理直播投訴舉報2.55萬件,而其中直播帶貨訴求占比近8成,同比增長357.74%。
2021年5月,七部門聯合發布了《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并實施。
該辦法對直播營銷環境下的不同參與主體劃定紅線,壓實直播營銷平臺的責任,并且對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的行為規范提出明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直播帶貨亂象,引導規范化和合理化。但始終監管只是手段,需多方“出手”共同參與維護。
今天的故事也提醒了我們,要提升辨別能力,無論是對產品、對直播電商還是對網紅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