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表示,疫情催熱了對 5G 的需求,國家新基建戰略更加快了 5G 的建設力度。在 5G 商用一周年之際,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需要正視存在的問題,集中起來主要是:“技術很不成熟、運營成本極高、不易消化成本”。
關于 5G 的成熟度方面,他表示,移動通信技術總在不斷完善之中,基本上是十年一代,每一代開始的前幾年都是技術成熟過程。因此,5G 技術在剛開始商用時不夠成熟是顯然的。
關于 5G 的能耗的問題,5G 每基站的能耗約為 4G 的2~3 倍左右。由此可能得出 5G 基站總能耗可能為 4G 的4~9 倍左右。但實際上 5G 并不一定要達到 4G 的全覆蓋,而且 5G 部署將采用宏站+微站。
因此從能效看,5G 雖然能耗高,但是支持的容量大,據計算,5G 的能效是 4G 的 27 倍,所以從能效的角度是值得的。
關于 5G 基站的投資規模,若 5G 的基站數按 4G 的 2.5 倍考慮,基站價格按 4G 的 2 倍考慮,則 5G 基站總投資是 4G 的 5 倍。
但實際上 5G 從面向行業應用為主出發,并不需要實現與 4G 同等規模覆蓋,因此投資還可以節省一些。
我國 4G 建設從 2013 年起到現在經歷 7 年投資,目前 4G 用戶已占全網移動用戶的 80%,5G 的建設如要達到 4G 的用戶規模,投資將需要 8 年甚至更長。
關于 5G 的投資回報期,目前韓國 5G 用戶的 ARPU 值比 4G 增加 37%,顯示在來自消費者用戶的收入方面,5G 將超過 4G。
5G 網絡成本是 4G 的4~5 倍,運營收入將超過 4G 的 6 倍,可認為 5G 的投資回報狀況與 4G 相當。
10 月 14 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運營商 BG 總裁丁耘在 2020 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也表示,中國已經建成了一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5G 網絡,但在用戶體驗、覆蓋、商業閉環上與國外仍有差距。
他表示,中國 5G 的用戶體驗存在著“假、啞、差”三個問題,一些用戶手機上有 5G 的 LOGO,但并未接入 5G 網絡,打不出 5G 電話,或者信號頻繁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