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星類比區(選址區)與火星環境綜合信息數據平臺”項目組負責人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為配合推進我國火星探測計劃的開展、加強我國行星科學的發展,開展火星類比研究已迫在眉睫。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大柴旦紅崖地區與火星環境有較多相似性,可作為我國首個模擬火星基地的最佳選址區。但該地區研究程度很低,相關基礎資料的詳細信息極為匱乏,2018年7月,在青海省科技廳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的支持下,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中科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聯合啟動了“中國火星類比區(選址區)與火星環境綜合信息數據平臺構建”項目,該項目執行期三年,至2020 年12月結束。
截至目前,該項目依據《國際地理信息元數據標準》《國家科學主題數據庫規范》《區域地球化學數據庫標準》等規范建立了紅崖基礎數據和火星類比數據的一系列數據標準。通過文獻檢索、兩次野外踏勘采樣和遙感影像信息提取所獲取的各類數據已全部入庫,建成了“紅崖自然地理環境綜合數據庫”和“火星類比區數據庫”兩大數據庫,“紅崖自然地理環境綜合數據庫”可實現紅崖火星基地的氣象、地質地貌、植被等多類數據的檢索、下載、信息提取、分析等功能。“火星類比區數據庫”可查詢到全球8個火星類比研究區的基本信息、氣候環境、地形地貌、地質演化、天體生物等數據,為開展火星類比研究奠定了科學數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