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開工第一天,休整了一個長假回來,工作起來,有沒有覺得格外神清氣爽呢?
今年春節(jié)假期,走親訪友的時候,如何投資理財,買什么基金比較好,成了餐桌上被高頻討論的話題。
聽了一圈下來后,最大的感受是:理財科普之路,任重道遠呀~
去年市場熱,很多新手一入場就賺到了錢,從基民一躍成為“基神”。
踏出賺取被動收入的第一步,當然值得鼓勵。
更重要的是,保持對市場的敬畏,學(xué)會識別風險,長期在這個市場里賺到錢。
01
基金投資≠低風險
春節(jié)和去年收獲頗豐的親戚們聊了聊,發(fā)現(xiàn)不少人都有個誤區(qū),就是覺得基金投資的風險小,不心疼虧。
如果這么理解的話,就有失偏頗了。從基金的分類來看,風險從低到高,依次排開。
和買賣個股相比,基金投資的確省心不少,賺錢概率也大大增加。有專業(yè)的基金經(jīng)理選股,并根據(jù)市場的漲跌,來調(diào)整個股的倉位配比。
細究起來,風險一點也不小,股票基金背后,買的是一籃子個股,只是因為沒有集中押寶,風險被分散了。
但如果遇上某一年A股大跌,部分基金凈值下跌20-30%或是腰斬,也是挺常見的事情。
所以,我們還是要明確一點:用3年不用的長錢,來買股票基金。
02
小心被「藏」起來的風險
春節(jié)飯桌上,有90后的親戚說,為自己喜歡的基金經(jīng)理打call,還加入了他的粉絲團......
去年基金銷售火爆,很多年輕的朋友把買基金變成一種社交,在極度樂觀中,把基金投資”娛樂化“。
這種氛圍下,投資的風險被大大弱化,甚至掩蓋了。
不知道你是否發(fā)現(xiàn),我們?nèi)菀讖暮苄〉摹⒕哂衅畹臉颖纠锏贸銎毡樾缘慕Y(jié)論,這一心理在投資中尤其容易被放大。
今年賺50%的基金,明年的收益就有希望翻倍......
一旦上漲的泡沫吹起來,就往往忽視了事物的本質(zhì)。
不妨冷靜下來,做個盤點,問問自己:
到底買了什么基金?
用了什么錢買?
準備持有多久?
如果用了日常開銷,2、3年內(nèi)孩子學(xué)費、裝修等剛需的錢來買股票類基金,就沒那么明智了。
盡管我們對中國宏觀環(huán)境,股票的長期趨勢保持樂觀,但至于接下來2、3年內(nèi)是漲是跌,這就有點像投硬幣、猜謎語了。
我們普通人與其預(yù)測,不如——
理性地開啟,不斷完善投資邏輯,并按你的邏輯行動,再驗證、再完善……這樣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鼓勵用「試一試」的小額資金,邁出投資第一步,但并不是讓大家一上來就抱著”隨便玩耍“的心態(tài)。
如果你做足了功課,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拿出1000塊來買基金,那不僅是投入了真金白銀,更可貴的是,還有了好的投資習(xí)慣。
紀律是伴隨終身,讓任何付出都產(chǎn)生復(fù)利的重要因素,也是在若干年后,拉開收益差距的秘訣。
03
對「賺多少」有合理預(yù)期
另外,對于風險認知不足的背后,其實是對收益有過高的期待。
去年A股中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達40%,部分基金收益還翻了倍。
于是就有朋友開始猜測,今年的收益大概能到多少?30%?50%?
其實,像巴菲特這樣市場上頂尖投資者的長期年化收益率也不過在20%左右。
這10年來,國內(nèi)A股的股票基金的平均年化回報為15%不到。
從這兩組數(shù)據(jù)就可以看出,去年的市場有多瘋狂,長期來看,這樣高的賺錢效應(yīng),大概率上并不可連續(xù)實現(xiàn)。
用客觀信息對收益有合理預(yù)期,也能進一步讓我們對風險有警覺,對持續(xù)的高收益少一分妄念,多一份持有的理性。
最后,想和大家說,基金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重要的并不僅僅是短期賺多少錢,而是我們具備了多少賺錢的實力。
如果是稀里糊涂“躺贏”了,那么靠運氣賺的錢也容易虧回去。
充分認識到被情緒隱藏起來的風險,搞清楚自己為什么而賺錢,是否有實力能長期賺錢,才是更有價值的事。
好啦,牛年更新第一彈就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