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下,曾經頗受老百姓歡迎的保本理財產品正逐漸退出市場。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其中顯示,截至 6 月底,保本型產品存續余額 0.15 萬億元,同比減少 90.68%。而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至今年年底,所有的保本保收益銀行理財產品都必須清零。
那么,隨著保本理財的清退,還有哪些安全性較高,能作為保本理財的替代投資產品?
有專家指出,保本理財退出之后,銀行能保本的產品只有存款類產品和國債。其中結構性存款的替代性最高,在產品門檻、期限、收益率等方面都和保本理財較為接近;國債、大額存單的共性在于長期產品利率較高,一般要高于保本理財和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不過流動性偏差。還有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是貨幣基金,其名義上不保本,但實際上安全性很高,收益率普遍偏低,流動性很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財經股市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QQ:2261036103,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