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的指導下,廣州日報、新花城客戶端聯合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出科普微課“開學第一測:防疫知識,你還記得嗎”。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部副主任醫師陳思宇就這些家長關心的問題,提供了詳盡的解答。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王婧 通訊員穗衛健宣、穗疾控
書包里:建議常備口罩和快速手消毒液
開學在即,如何從防疫方面做好準備?陳思宇介紹,在開學前,家長、學生們要聽從學校的通知安排,按計劃回校接受開學前核酸檢測,在檢測過程中注意做好防護,排隊時保持一米距離,減少交談。如果孩子及共同居住人員,近期有過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也應該主動向社區和學校報備,積極配合落實健康管理規定。
物資準備方面,陳思宇建議學生的書包里要常備兩三只替換口罩、快速手消毒液或酒精棉片。口罩應為獨立包裝或存放在干凈密封袋中。快速手消毒液,則應該按照產品說明的有效期內使用,建議可以購買小包裝的,既方便攜帶,也不容易浪費。
校園內:目前除個別情況外仍需戴口罩
學生在校內是否需要佩戴口罩?陳思宇表示,總的原則是在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封閉場所、與他人距離小于1米時都應當佩戴口罩。教育部門對于校園內口罩佩戴的要求,有可能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而更新,對于學生來說,根據教育部門最新規定、學校的傳達進行就可以了。
根據目前本地教育部門相關要求,在現階段,除了開展體育活動和體育課、集體午休時須摘除口罩,幼兒在幼兒園不建議戴口罩以外,全校師生員工都應全程規范佩戴口罩。建議在學校期間半天更換一次口罩,口罩弄濕了、臟了、變形等,都建議及時更換。
另外,還要注意良好衛生習慣,不要和同學共用毛巾、水杯水壺等個人用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幼兒園小朋友們可能還沒有形成很好的衛生習慣,家長和老師要反復提醒他們,如何洗干凈手、什么情況下要洗手等。”
對于住宿生,在正常教學期間原則上不得出校。如必須出校,須根據學校規定嚴格履行請假程序,合理規劃出行路線和出行方式。學生在宿舍里也要減少串門,加強宿舍清潔衛生,“除非是外出上課或者休息睡覺,其他時間都建議門窗保持敞開,保證通風換氣。”同時,還應每日進行自我健康監測,當發現自己或者同宿舍人員有發熱、咳嗽及其他可疑癥狀時,應及時報告班主任。
特別提醒1:勿空腹接種疫苗
暑假期間,廣州啟動12歲~17歲未成年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工作,目前大部分學校已開始組織第二劑疫苗接種。如果是學校組織接種,監護人可以無須陪同到現場,但需要提供監護人簽署的接種知情同意書。陳思宇提醒,不要讓孩子空腹接種疫苗,假如等待時間長,可以補充一些食物和水分,避免因空腹出現低血糖反應。接種后要現場留觀30分鐘,后續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懷疑可能與疫苗有關要向接種醫生報告。
陳思宇表示,后續相關部門將做好12歲以下人群接種工作計劃,“對于這部分孩子來說,由于年齡較小、抵抗力較弱,現階段應該繼續加強常規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教室、家里做好通風,減少到封閉公共場所和人員密集的地方。”
特別提醒2:勿堅持帶病上學
陳思宇介紹,除了關注新冠肺炎,秋季校園里還應該關注登革熱、季節性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水痘等傳染病。
諾如病毒感染在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單位中較容易發生。如果食物、飲用水被病毒污染,或者接觸到患者的排泄物、嘔吐物,都很容易感染,“在小學生和幼兒中,感染后最常出現的癥狀就是嘔吐。如果教室里一個孩子嘔吐了,周圍一兩米內的同學也可能吸入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飛沫而受感染。”水痘則是另一種學生中常見的傳染病,“不僅傳染性非常強,而且病程很長,從開始出現皮疹到結痂,整個過程起碼要居家隔離14天。”
她提醒,一旦孩子生病,不提倡讓孩子帶病上學。“一是因為學校和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內人群密集,易引起傳染病快速傳播。另外一個原因是生病初愈還沒有徹底恢復的孩子,很容易被其他生病的孩子傳染而再次感染病毒,導致病情反復。”
若出現發熱等癥狀,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自行前往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并采樣檢測核酸。患傳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應先暫緩上課,痊愈后,到學校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復課證明才能繼續返校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