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0.3億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十八大以來,我國老齡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和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民醫保基本實現。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達49個,參保人員達1.45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我國醫養結合的標準規范體系初步建立,服務供給顯著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國醫養簽約數是2017年的6.6倍;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數較2017年增加76.7%。醫養結合已納入全國質量工作考核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要點。
下一步將深化醫養資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康復醫院、護理院、安寧療護機構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健全醫養合作機制。鼓勵農村地區通過毗鄰建設、簽約合作、兩院一體等多種方式實現醫養結合。加大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失能、高齡等老年人提供居家醫療服務,這是老年人迫切需要的。落實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同時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落實醫養結合標準規范,開展醫養結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實施好醫養結合示范項目,讓老年人獲得優質、高效、便捷的醫養結合服務。
全國超三成養老床位在社區
王海東透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6492個,機構床位總數175萬張,醫養簽約近7.9萬對。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表示,在加強養老方面,我國推動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相繼出臺土地供給、稅費優惠、財政補貼等優惠扶持政策。連續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敬老院改造提升等專項行動和試點。2012年-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59億元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到目前為止,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村社區。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床位數是2012年底的近2倍。
近年來,民政部積極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指導推動各地在區縣層面建設連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床位308萬張,分別占到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設施數和床位數的88.9%、38%。
“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投入50億元支持203個地區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2021年、2022年,投入22億元支持84個地區開展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在這些試點和提升行動中,推動各地探索形成家庭養老床位,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六助”服務,探訪關愛,互助養老等滿足老年人多元養老需求的服務模式。
2050年前后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峰值
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
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將相繼達到峰值。
按照2020年數據,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轄區人口比重超過20%的省份共有10個,主要集中在東北、川渝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