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林炳亮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淑穎
近日,一則“陽康后要15天才能產生抗體”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大量傳播。該消息稱,“北京新冠疫情二次感染率達到20%,其原因就是陽康后要有十五天才能產生抗體,很多人以為不發燒就是可以放松了,好了后不注意消毒防護,結果很快二次中招,也就是陽康轉陰后還要計時15天才是真正完成整個周期,這個階段免疫系統在恢復,要特別加強防護才行。”
聊天截圖
上述內容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這讓很多人,尤其是剛剛“陽康”的人們擔憂不已,真的這么容易被二次感染?抗體到底多久才能產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在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說,這則消息完全可不信。
首先是“北京新冠疫情二次感染率達到20%”的說法不實。第一,北京本輪疫情主要毒株為奧密克戎變異株,雖然免疫逃逸能力強、傳播速度快,但研究顯示,同一株導致的二次感染率是很低的。第二,即使發生二次感染,也不太可能間隔時間這么短,研究發現,二次感染一般在3~6個月后發生,最短也至少有28天。第三,從現有病毒變異株來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有BA.1、BA.2、BA.5系列,其中包括了BF.7、BQ.1和重組體XBB,無論之前感染的是哪一種,短期內都不太可能再感染另外一種。
資料圖
林炳亮指出,“陽康后要有十五天才能產生抗體”的說法也是錯的。其實,從病毒進入人體,抗體就開始產生了。只不過,身體剛開始產生的抗體量很少,不足以抵抗病毒。通常在出現發熱等癥狀后第11~14天,抗體就會“打敗”病毒,核酸轉陰,抗體量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當然,抗體量達到峰值的具體天數因人而異,但只要核酸轉陰,就說明病毒已被清除,抗體量也已足夠,在15天內發生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極小。
還有很多人好奇“是不是癥狀越重,產生的抗體量越多”?對此,林炳亮表示,理論上有這種可能。不過,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癥狀輕重,還跟很多因素有關,具體還待研究進一步確認。
林炳亮最后提醒,剛剛核酸轉陰的“陽康”者不必過分焦慮,如果感覺身體非常虛弱,應注意吃好睡好,最好休養一段時間。如果自我感覺不錯,只需做好日常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因為冬天流行的不止有新冠一種病毒,做好防護還能起到防流感的作用。
延伸閱讀:
醫生提醒:陽性期間身上癢 千萬別不當回事
近期你是否有這種感受: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都陽了。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從疫情開始到現在,自己還從未被感染過,那么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三位北京市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防疫心得。
01
堅持佩戴N95口罩
今年25歲的劉女士目前在一家國企上班,她告訴記者,自從單位要求按比例輪值到崗后,她就減少了出門次數,并且將之前的普通醫用防護口罩一律換成了N95口罩。“我承認到現在都沒感染肯定是有偶然性的,但我覺得出門堅持佩戴好口罩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我在外面經常能看到很多人口罩戴得半個鼻子都露在外面,或者鼻夾都沒夾好,那這樣感染的幾率肯定就會增加。”
據劉女士表示,必要時她也會出門,口罩一直是規范佩戴的。“包括下樓扔垃圾我都會帶,我怕在電梯里會通過氣溶膠感染。”
02
在玄關設置“半隔離區”
28歲的侯先生回憶起自己疫情三年來的防護措施,他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在家里的玄關處設置了一個不到一平方米的“半隔離區”。“這個名字是我自己瞎起的,簡單說,就是到家之后,外面穿的衣服、鞋子和自己本人都要在這個‘半隔離區’消下毒再進屋。”
侯先生說,他每次回家,都會在自家的“半隔離區”把衣服鞋子脫下來消毒后放好,手部也要進行消毒才會正式進入客廳。“最近疫情有點嚴重,比如我前兩天去醫院拿藥來著,回來之后又馬上洗了個澡。”雖然聽起來很麻煩,但侯先生表示,三年來他一直堅持,現在已經習慣了。“如果你有一天不讓我這么做,我反而會覺得有點別扭。”
03
出門要“趕少”
24歲的王女士2020年去了英國留學,2021年剛剛回國。她告訴記者:“不過很幸運的是,到現在一直都沒感染。”
談起自己的防疫心得,王女士表示:“其實我還是挺愛玩的,但是我又怕感染,所以我出去都是去人少的地方,或者等人少的時候再出去。”
“比如商場人多,你可以去逛公園啊,又可以親近大自然,感染風險又小,一舉兩得。超市可以試試剛開門或快關門的時候去,真的人很少,而且晚上超市里還會有很多東西打折,感覺自己在‘薅羊毛’。”王女士告訴記者,北京最近好多公園都開了,她正打算過兩天去北海公園逛逛,“但是電影院這些我可能最近不會考慮了。”
重要提醒
陽性期間身上癢,千萬別不當回事
12月17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云醫院急診科醫生高巍在微博發布視頻表示,一旦在感染新冠病毒期間,出現身上癢等情況,很有可能是過敏,需要引起重視,必要情況需緊急就醫。
“最近我身邊很多朋友出現了過敏的情況,有一個朋友說,剛剛確診的時候,身上特別癢,以為是因為冬天空氣干燥以及洗澡頻繁造成的,但其實是因為過敏。”高巍說,因為我們吃的藥物里邊本身為了緩解流鼻涕,加了抗過敏藥的成分,因此有過敏造成的流鼻涕不是很明顯,但依然會有身上癢的情況出現。
12月15日,演員小沈陽在社交平臺稱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和你們都不一樣,我居然是一只敏陽陽。”不同于一般感染者,小沈陽感染后表現出的癥狀大不一樣。他表示,別人是嗓子疼,全身疼,而他竟是“臉疼”,出現了過敏癥狀。
資料圖
高巍表示,最近他總接到類似的反饋,今天還有人和他說自己身上突然出現大片疹子,原因尚不明確,有可能是大家服用退燒、中成藥等多種藥物,藥物之間出現反應,因此會出現過敏癥狀。
“這是很多人都可能出現的問題,但是被忽略了。”高巍提示,一旦出現身上發癢、起疹子、伴隨輕度憋氣、心慌,一定要小心是出現了全身的過敏癥狀,此刻需服用過敏藥物或及時就醫,防止因急性過敏出現喉嚨水腫引發窒息等情況出現,需要引起廣泛重視。
出現這些癥狀小心可能演變成重癥
感染新冠后該不該去醫院?
出現什么樣的癥狀要小心演變成重癥的可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鐘鳴
就居家如何對癥用藥給出解答
目前有沒有藥物能完全預防新冠?
目前沒有藥物對于預防新冠是確切有效的,并不需要為了預防新冠而囤藥或吃藥。想要科學預防新冠或者想讓新冠對自身影響減小,一方面要及時接種疫苗;另一方面要保持一個好的身體狀態,比如規律的作息、飲食習慣等等。
感染新冠并出現癥狀后如何服藥?
目前的藥物均是一些對癥支持的藥,它本身并不直接治療新冠,只能緩解癥狀。感染了新冠的病人或者人群不要過量服用。很多藥過猶不及。病毒是自限性疾病疾病,不用特殊干預一周左右也會自愈。
什么情況下建議去醫院就診?
屬于重點人群,有變成重癥傾向的人群,要更好地做好自我健康監測。重癥就是病毒感染到肺部,變成肺炎。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促、血氧值低于正常水平(95%以下),會有演變成重癥的傾向。另外,原有基礎病加重,應該及時就醫。
資料圖
感染者康復后,
家里千萬不要這樣做
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康復后,
家庭內部應該怎樣做好消殺清潔?
怎樣消殺效果最好?
12月16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提示,消殺不必過度,開窗通風是最經濟實惠的辦法,病毒在室溫條件下通常不會存活很久,切忌大量、大面積噴灑消毒液。
新冠病毒必須在宿主細胞里才能復制,一旦離開人體,室溫條件下2至3小時就會失去活性。當然,如果是在衛生間、廚房等通風不好的角落,其可能會存活時間相對較長。李侗曾表示,對于家庭消殺來說,最經濟實惠的方法就是開窗通風,每天開2至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即可,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空氣中的病毒數量。
對于衛生間、廚房等相對潮濕封閉的房間,可以用含氯消毒劑或75%的酒精擦拭。李侗曾特別提示,盡量不要采用噴灑的方式,小范圍擦拭就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特別是不要大面積噴灑酒精,一旦遇到明火容易發生危險,一定要合理使用。在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半小時后,要記得再用清水擦凈,防止對皮膚產生刺激。
感染者使用過的餐具、水杯等,可以通過高溫蒸煮進行消毒,衣物正常清洗、晾干即可。李侗曾表示,家中即使殘留一些病毒,也不必太多擔心。“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有記憶的,它剛和這種病毒打過一仗,一般3個月到半年之內,同種病毒不會導致再次感染。”